这两个做了皇帝的儒生,为何命运截然不同?

2020-09-29 08:18:18 作者: 这两个做了皇

王莽和刘秀,两人都是儒生出身做皇帝的;因彼此做法不同,结果是一个失败,一个得意。现在把他们两人失败和得意的事迹,写一个大概在后面:

王莽是汉皇室的外戚,他的姑母是汉元帝刘奭的妻。汉元帝死后,成帝刘骜即位,重用国舅王凤。王凤的兄弟王立、王谭、王商、王根、王逢时同日封侯,当时的人称他们王氏五侯。王凤死,王音、王商、王根等相继为大司马,执掌汉朝的政权。一门富贵,势利已极;公子们往往不求学问,在外仗势欺人。独有王莽因他父亲早死,清贫孤苦,没有沾染富贵人家子弟们的习气,用心求学,认真做人,长大时颇能有些成就。姑母王太后,因此很看得起他,不常在成帝面前提拔他。成帝平时,也很听得有人称赞王莽有才能,好德性,便封他为新都侯。后来渐渐得到成帝的信用,也做了大司马。成帝死后,哀帝刘欣即位,王氏失势,王莽也离去官职,闭门在家,交结当世名人,修养学问。不久哀帝死了,王太后乘机入宫,召王莽再任大司马,定计迎立平帝刘衍即位。平帝年幼,王太后临朝听政,一切国家大事,都归王莽作主。百官都恭维王莽,请皇帝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以为人心归附,就一步一步的布置他推翻汉朝,自为皇帝的计划。第一步,使自己的女儿为平帝皇后。第二步,用药把平帝毒死。第三步,迎立孺子婴,自比周公,代行天子职权,称假皇帝。第四步,假造许多祥瑞符命,托言刘氏气数已尽,王氏当兴,老实不客气的,算是顺应天意,由假皇帝变成真皇帝,把孺子婴废掉,改国号新。

原来这位新朝皇帝,是一位有心改革的政治大家。他有计划的夺取了全国的政权,便依着他经学的心得,大刀阔斧的,不顾一切的硬干了。那时候,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象,更加利害。推究原因,完全是大地主和豪商等,拼命剥削百姓,弄得百姓生计艰难,流亡四处。一般儒生,大都醉心于古代的井田制度,很不满意于地主豪商。而地主豪商,又都与当时的诸侯王发生关系,实在不容易裁制他们。董仲舒、师丹孔光之辈,便想出了什么“限制私田”的平和缓进办法,想稍稍限制兼并,但结果因为遭到强烈的反对,终究没有实行。王莽做了皇帝,便实行断然处置,下令收取天下的田亩,改名“王田”,不准互相买卖。如一家男口不超过八人,而田超过一井的,必须分多余的田给亲戚邻里。这是取缔地主的办法。又设立五均、司市钱府等官。一年四季,每逢第二个月,由司市官规定物价标准。商人的货物,有卖不掉的,五均官用平价收买,等市场缺货时,仍用平价卖出。人民有正当用途,要借钱的,钱府官处可以出借,按月取息百分之三。又因盐、酒、铁及伐木、开矿、畜牧、渔猎、冶铸、借贷等事业,或是有关民生的,或是容易被人垄断的,都不许商人经营,一律收归国家办理。这都是取缔豪商的办法。以上两种办法,实在是为保护大多数人民的利益,抑制少数人兼并剥削着想的,而且也可以说是切合儒家的主张,很有些试行理想国的精神。但是当时的地主豪商势力实在太大,这种与他们生命有关的办法实行起来,自然要千方百计的设法破坏。王莽手下又没有许多尽心竭力帮他推行新法的人材,只有任凭那些贪官污吏,从中侵占利益,暴虐百姓。一般百姓,对于新政本不是很明白真相,受了地主豪商的破坏,贪官污吏的暴虐,不免发生误会,闹成乱子。而王莽自己又是性子躁急,不能持久,而没有济变之才的,大好一盘有利民生的改革计划,不幸完全失败!

王莽一生的大缺点,就是事事学古和迷信法制。他对于现在社会虽有改革的决心,但是一味要复古,不知道审查当世的情形,变通办事。甚至于官制地名,也要硬拉胡扯的依据经文或古来的传说来改。还有在设计推翻汉朝时,事事效法周公。到了败亡的时候,还说“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硬是效法孔子被困时的口吻,这更迂阔得可笑!

他又以为法制一定,天下自定,所以一意讲究六经,尽力制礼作乐,日常的例行政务,也有抛荒不理。因此法制未定,天下已经大乱,各地盗匪乘机而起,给刘秀再兴汉朝的机会。

王莽末年,盗匪蜂起的情形,很像秦亡时的局面。但大都是聚众劫掠,不过一种无计划的暴动。其中势力最大的,要算绿林山的一股。汉宗室刘縯、刘秀兄弟俩起兵与他们会合,声势渐大。不久又拥刘玄称汉帝,恢复汉朝,渐成为民心一致的倾向。王莽乃发兵四十万攻刘玄,与刘秀等战于昆阳,结果大败。于是各地纷纷响应汉兵。汉兵入长安,王莽为乱兵所杀。王莽做皇帝共十六年。

但是刘玄的手下,多半是盗匪出身,做事不成体统,各地的盗匪又很猖獗。刘縯本为他们所忌,被他们借端杀害。刘秀因出巡在外,没有遭难,乃在鄗即皇帝位。后有号称赤眉的盗匪攻杀刘玄,刘秀攻赤眉,赤眉不能抵挡,都投降了刘秀。那时刘秀已有黄河两岸的地方,基础已经稳定,乃渐渐收服各地盗匪,着手统一中国,中兴汉朝。历史上把王莽篡夺以前称西汉,也称前汉;刘秀中兴以后称东汉,也称后汉;刘秀为东汉的光武帝。

光武年少时,曾游学长安,所以帮助他定天下的,也都是长安的儒生。做了皇帝之后,对于这些功臣待遇也与高祖不同,很能相安无事。一切政事,也大体能实行儒家的学说,很体恤百姓的痛苦。又很提倡经学,兴建太学,设五经博士,教授弟子。凡教师宿儒,都起用作重要的官吏。

他本是一个儒生,知道正名分明人伦的学说,尤其是关于君臣的伦理观念,切实提倡了,可以用作巩固皇室的工具;所以做了皇帝之后,便乘着这一姓再兴的时候,特别奖励不事二主的忠臣,表彰坚贞的气节。根据上述的原则,乃发生下列的故事:

当初有个叫卓茂的人,也是儒生,在哀帝平帝的时候作县令,在任上对百姓很亲爱,又能教百姓为善,使得境内路不拾遗,政绩很好。王莽杀平帝后,他便告老还乡。光武即位之后,首先访他,下诏称赞他很有气节,为人所不能为;尊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死后,光武亲自给他送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