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襄公在泓水之战,坚持不攻击尚未列阵的敌军,是一种什么行为?

2020-09-30 11:19:21 作者: 宋襄公在泓水

历史上对于宋襄公的评价,也多半认为他是一个可笑之人——对敌人仁慈便是对自己残酷,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但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认为他这是一种“费厄泼赖”的精神的体现,说明那个时候的中国人,还是蛮有绅士风范的。在此不想过多争论,只是想从心理学上分析一下,宋襄公为什么会干这么一件可以入选吉尼斯傻事纪录的傻事儿?

首先跟宋襄公的自我定位有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宋襄公的梦想,就是成为齐桓公那样的人。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领袖群伦,风光无限。宋襄公的母亲,是齐桓公的外甥女。齐桓公病重的时候,特别将世子昭(也就是齐孝公)交给宋襄公照顾,也充分说明了他对宋襄公的信任。因此,宋襄公一直是以齐孝公的保护人自居,更是以齐桓公的接班人(当然不是接齐国国君,而是接天下的霸主)自居。

齐桓公一死,宋襄公马上就学着齐桓公的做法,召集诸侯会盟,希望大家都听他的号召。可是,他的号召力实在太差了。第一次会盟,只来了曹国、邾国、滕国等几个小国,根本不成气候。反倒是他的死对头——楚成王,在国际上混得越来越香,不但鲁国、陈国、蔡国、郑国等诸侯主动跟楚成王会盟,连齐孝公也开始与楚成王交朋友,搞得宋襄公很没面子。

偏偏宋襄公又是个死要面子的人。所以他又搞了一次会盟,干脆把楚成王也请上。他原以为楚成王不会来,这样他就可以说楚成王怕他。没想到楚成王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欣然应约。而且楚成王一出面,原来不想参加宋国会盟的陈国、蔡国、郑国等诸侯,也都跟着来了。谁的面子大,连傻瓜都看得出。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事实上,楚成王是有备而来的。到了会盟的时候,楚将成得臣带着几十名武士埋伏在帐外,听到楚成王一声令下,便冲进来,将宋襄公给绑架了!

接着,楚成王也搞了一次会盟,当着各路诸侯的面,奚落了宋襄公一番,才将他释放。宋襄公被楚成王搞得灰头土脸,心里有多不爽,各位自个儿去猜吧。不爽的后果,是拿郑国出气,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楚成王随即出兵,救援郑国。两军在泓水相遇,于是发生了著名的泓水之战。

当时的形势,本来对宋军有利。因为楚军虽然强悍,但是远道而来,又正在渡河布阵。而宋军以逸待劳,严阵以待,只要半渡而击,获胜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但是,宋襄公偏不这么干。为什么?据史料记载,是因为他认为这样做不够仁义。但是,通过前面的事情,我们不难分析——仁义只是表面的说辞,骨子里还是一个面子问题。一个平时相当自负的人,如果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往往会变得特别膨胀。在宋襄公与楚成王的较量中,宋襄公步步处于下风,丢人丢到家。一场普遍的军事胜利,已经难以让他挽回面子。他不但要在军事上打败楚成王,而且要在道义上打败楚成王——唯有这双重的胜利,才能抚平他受伤的心灵。

所以,他坚决不半渡而击,那样会让世人觉得他赢得侥幸,而且胜之不武。他要与楚成王堂堂正正的干一仗,把楚成王干得心服口服。结果,他被楚成王打得落荒而逃,还被后人一直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