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军万户从太祖下集庆,进总管。下常州,进亲军副都指挥使。——《明史·列传·卷十七》
这是《明史》中关于名将杨璟的描述。
胡惟庸
胡惟庸,本是李善长的心腹,大明帝国的宰相。他却同倭寇、北元势力相勾结,准备谋权篡国,最终被朱元璋发现。对于胡惟庸案的处置,明太祖使用了铁腕手段,凡是同胡惟庸有牵连的官吏,一律处死。
李善长作为胡惟庸的推荐者,作为胡惟庸的老师,同样被牵连。杨宪被胡惟庸诛杀,就是因为擅权,得罪了李善长,最终被朱元璋斩杀。杨宪之死,牵扯范围较小,朱元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皇权,可以有效把控相权。
杨宪被杀后,胡惟庸被李善长推荐,成为了明朝的宰相。前面有杨宪的经验教训,但是胡惟庸还是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做的比杨宪还过分。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的罪名,诛杀胡惟庸九族。
胡惟庸
其中同胡惟庸有牵扯的列侯陆仲亨、滕国公顾时的子孙、芮国公杨璟等人,被尽数判处斩首的刑罚。其中芮国公杨璟当时身处北方,由燕王朱棣亲自处死,面目全非的首级被送入宫中。
芮国公杨璟已经被杀,为何十九年后,他再一次现身了呢?先介绍一下芮国公杨璟,杨璟,庐州合肥人。杨璟的父亲,就曾担任将军,后来跟随郭子兴起兵,反抗元朝暴政。
郭子兴被害后,杨璟投奔到朱元璋的麾下,为朱元璋效力。此后,杨璟参加了平定常州,进攻湖南,夺取广西的战斗。明朝建立后,他跟随大将军徐达,征讨北元,立下赫赫战功。
杨璟
在朱元璋封赏功臣时,杨璟同样被封赏,在记载中:“三年大封功臣,封璟营阳侯,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杨璟还获得了免死金牌,当然不免谋反之罪,也可见这时朱元璋对他的器重。洪武四年,杨璟跟随汤和,讨伐西南的大夏国,最终取得了胜利。等到明王朝江山稳固后,杨璟再次来到北方,跟随大将军徐达训练明军。
朱元璋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东窗事发,杨璟因为同胡惟庸接触过密,被判处斩首。朱元璋的命令,经过传旨太监,传到了燕王朱棣这里。当时,朱棣镇守北平一带,对这里的守将有管辖之权。朱棣接到命令后,命人把“杨璟”处死,将“杨璟”的首级送入宫中,在记载中:“诏书坐璟胡惟庸党,谓以瞿塘之败被责,有异谋云。”
建文元年,建文帝想要削去叔叔们的兵权,燕王朱棣起兵造反。而这时朱棣的营中,突然出现了一名叫杨璟的千户,模样和杨璟相似,只是面貌苍老了一些。“杨璟”已经被斩首了19年了,朱棣军中的杨璟,和芮国公杨璟是同一人吗?
朱棣军中的杨璟,他的儿子名叫杨宗道,和芮国公杨璟的儿子同辈。而且朱棣军中的杨璟,对外宣称的年纪,仅仅比芮国公杨璟小八岁。从这些证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人其实就是同一人。
燕王朱棣
原来,当年明太祖的处决命令,下达到燕王府中,朱棣不愿意杀死这样一位猛将,因此找了一个死囚,代替了杨璟。他故意把“杨璟”首级,弄得面目全非,就是怕朱元璋能够认出来。
等到十九年后,朱元璋已经去世,建文帝登基。朱棣开始发动“靖难之役”后,自然需要杨璟指挥军队,但是又不能太张扬。朱棣打的起兵旗号是“清君侧”,宣称只是为了杀死,建文帝身边的“奸臣”齐泰等人。
如果被天下诸侯发现,当初的逆臣杨璟,没有被朱棣处死,还在为朱棣效力。朱棣将失去各路诸侯的支持,一个悖逆先帝的诸侯王,怎么能够打出正义之师的名号?在古代,事事讲礼法,起兵造反也要有合适的理由。
因此,朱棣将杨璟只是任命为千户,虽然官职很低,但是权限很大。当时,明军的主帅是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是个纸上谈兵的将军。杨璟身经百战,对付李景隆,几条计策就打的明军落花流水。
杨璟坐镇朱棣军中,帮助朱棣谋划,很快燕军取得节节胜利。公元1402年,燕军攻入应天,建文帝不知所踪,朱棣登基为帝。同年,杨璟在灵璧战斗中,战死沙场,其子杨宗道继承他的职位。
杨宗道
杨宗道此后镇守开平卫,在明朝北部疆域奋战四十年,是明朝著名将领。杨宗道此后历经五位明朝皇帝,对他多有封赏,一直镇守在宣府一带。景泰二年九月,杨宗道因病去世,享年71岁,追赠颖国公,谥号“武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