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斗诗”花样翻新,可不是单单只有“飞花令”

2020-10-06 17:29:43 作者: 古代诗人“斗

中行穆子和齐侯先后投壶,投中后吟诵诗助兴。这次事开创了“当筵歌诗”、“投壶赋诗”的先河。

03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曾在长安筑台,以香柏为殿梁,香闻十里,号“柏梁台”。

《三辅黄图》卷五中记载:“柏梁台,武帝元鼎二年春起。此台在长安城中北阙内。”《长安志》引《庙记》:“柏梁台,汉武帝造,在北阙内道西。”《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后则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汉书》有“未央宫柏梁台”的记述。由此专家推测,柏梁台可能在汉代长安城直城门大街以南未央宫天禄阁附近。

相传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柏梁台落成,武帝于台上置酒设宴,与群臣联句赋诗,规定人各一句,每句七言,凡二十六句,全诗不换韵。比此,这种同题共作的联句诗称为“柏梁台体”,是最早的七言诗。

汉武帝柏梁台联句诗,其故事背景始见于《三辅黄图·台榭》;称其诗为联句诗体始见于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其联句诗内容始见于《古文苑》卷八、《艺文类聚》卷五十六和《三秦记》等书篇。清代以前的学者不仅皆以为其联句诗为我国七言诗的源头,还认为由此创立的柏梁诗体是联句诗体的鼻祖。

清代赵翼《陔馀丛考·柏梁体》说:“汉武宴柏梁台赋诗,人各一句,句皆用韵,后人遂以每句用韵者为柏梁体。然《柏梁》以前如汉高《大风歌》、 荆卿《易水歌》……可见此体已久有之,不自《柏梁》始也。但联句之每句用韵者,乃为柏梁体耳。”

全诗如下:

日月星辰和四时(皇帝),骖驾驷马从梁来(梁王)。

郡国士马羽林材(大司马),总领天下诚难治(丞相)。

和抚四夷不易哉(大将军)!刀笔之吏臣执之(御史大夫)。

撞钟伐鼓声中诗(太常),宗室广大日益滋(宗正)。

周卫交戟禁不时(卫尉),总领从官柏梁台(光禄勋)。

平理请谳决嫌疑(廷尉),修饬舆马待驾来(太仆)。

郡国吏功差次之(大鸿胪),乘舆御物主治之(少府)。

陈粟万石扬以箕(大司农),徼道宫下随讨治(执金吾)。

三辅盗贼天下危(左冯翊),盗阻南山为民灾(右扶风)。

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椒房率更领其材(詹事)。

蛮夷朝贺常会期(典属国),柱枅欂栌相扶持(大匠)。

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走狗逐兔张罘罳(上林令)。

啮妃女唇甘如饴(郭舍人),迫窘诘屈几穷哉(东方朔)!

汉武帝后,梁武帝萧衍有《清暑殿效柏梁体》、唐中宗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诗,成为“斗诗”之一种形式。

04

魏晋时期“斗诗”流行“金谷酒数”、“曲水流觞”。

西晋的石崇,擅长诗文,又是大富豪,他在洛阳郊外、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建造了豪华的“金谷园”,方便文人诗友聚会赛诗。宴席上,石崇与宾客常常当筵赋诗,创作出了不少佳篇,统称“金谷诗”。

石崇为《金谷诗集》作序:“余以元康六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军事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金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永礁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当换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水,或列坐水滨,时琴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现在仍流行的“罚酒三杯”之俗即由此而来。

石崇的金谷宴席往往有几十人参与,其斗诗规则被称为“金谷酒数”。这种饮酒、赋诗的玩法,到了唐朝更是流行。

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金谷酒数就是“三斗”或后来的“三杯”。

除“金谷酒数”外,魏晋时南方则流行临水设筵,以“曲水流觞”的方式作诗、斗诗。觞是一种酒器,可漂浮,从上游流来的觞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饮酒赋诗。

《聚星堂雪》:

窗前暗响鸣枯叶,龙公试手初行雪。

映空先集疑有无,作态斜飞正愁绝。

众宾起舞风竹乱,老守先醉霜松折。

恨无翠袖点横斜,只有微灯照明灭。

归来尚喜更鼓永,晨起不待铃索掣。

未嫌长夜作衣棱,却怕初阳生眼缬。

欲浮大白追余赏,幸有回飙惊落屑。

模糊桧顶独多时,历乱瓦沟裁一瞥。

汝南先贤有故事,醉翁诗话谁续说。

当时号令君听取,白战不许持寸铁。

“白战”,即徒手肉搏,以此来比喻“禁体诗”,后人又称为“白战体”。师生隔了41年,又斗了一回诗。

07

“斗诗”到了清代,又出现了一种新形式:诗钟。

斗诗至此,似已成为一种文字游戏。诗钟限一炷香功夫吟成一联或多联,香尽鸣钟,所以叫做“诗钟”。诗钟吟成,再作为核心联句各补缀成一首律诗,游戏结束。诗钟多半限定内容(诗题)、文字和种格,比如如果限“来、去,七联”,则必须吟成七字对联七幅,“来、去”分别位于句中的七个不同位置。更有甚者,先固定每句的第一个字,比如“来”和“去”,再限“来、去,七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