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担心贾家后手不接,为啥宝钗没有另择佳婿,对宝玉从一而终
林黛玉和薛宝钗,对宝玉来说,一个是心口的朱砂痣,一个是尘世中的白牡丹。一个是灵魂的伴侣,一个是务实的尘世体贴人。
林黛玉和宝玉很少谈金钱、富贵及家族命运,和宝钗争夺的只是“为的我的心”。
但是在第62回,宝玉过生日,黛玉和宝玉站在花枝下,隔着一段距离说悄悄话,一向不和宝玉谈经济学问的黛玉,却对宝玉说“你的三妹妹真是个乖人,让她掌家,却不作威作福。”
之后黛玉更是对宝玉说了自己对贾家时运的看法:“我每常闲了时,替你们一计算,出的多进的少,若不早为打算,恐后手不接。”
黛玉说这话时,贾家衰败之相已经到了连家里的奴才、丫环都感受到的地步:宫里的老太妃死了,贾家的坚强靠山没有了,贾家的富贵和威信已经倒了。因此,大观园也怪事频出,司琪和芳官大闹小厨房,彩云偷东西给贾环……
试想,贾家作为一个国公府,上有皇族公主、王爷撑面子,下有百官抬轿子,对家里人的教养约束是非常重要的,即便家里主子和主子之间,奴仆间有矛盾,也不可能拿到明面上。
而此时,大观园里司琪竟然公然打砸小厨房,是十分无理的,也是贾家这样的人家不可能容忍的,但事后司琪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说明贾家真的到了自顾不暇的地步,可以说山雨欲来风满楼,贾家离最后倒台也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了。
按说贾家已经摇摇欲坠的现实,连不理俗物的黛玉和普通丫环都看出来了,那个精明的宝钗没有一起丝察觉,这是不可能的,但为何宝钗及薛家人还愿意和贾家人一条道走到黑?薛家为何没有及时止损,离开贾家,为宝钗另择佳婿?
今天“源易缘”就来谈谈这个话题,看薛家在贾家陷得多深!
一、老姑娘,无人甘当接盘侠。?
宝钗刚进荣国府时,年龄就不小了,马上就该办及笄宴,也就是15岁,而彼时,宝玉和黛玉行事还很幼稚。
实际薛家和王夫人的打算,是一进荣国府就打算让宝钗和宝玉成婚的,所以一进荣国府,薛家就高调向贾家透露了宝钗刻有“芳龄永继”的金项圈,上面的字正好和宝玉的通灵宝玉“仙寿恒昌”是一对儿。
但是无论是薛家人还是王夫人自己,都低估了贾母背后的实力和手腕,在当时王夫人远不敢公开硬刚贾母,于是金玉良缘这场婚事就被拖了下来。而这一拖就是3、4年的时间,到62回,宝钗少说已经19岁了,在古代,这是超大龄剩女,除非降低条件下嫁,要想找个富贵人家做嫡妻,几乎没有可能。
除了年龄原因,宝钗和薛家对宝玉婚姻的势在必得的心态,让宝钗根本没有回头路。
金玉良缘的设计,明显就是将薛家要攀亲贾宝玉的目的明晃晃地亮出来,摆明了就是女追男的架势。
在古代,适合结婚的女子守要条件就是稳重和矜持,而薛家为了对抗贾母的木石前盟,一上来就出狠招,亮明金玉良缘,企图快刀崭乱麻,确立宝钗正牌少奶奶的地位,让宝玉身边的莺莺燕燕知难而退。
从此可见,薛家到底商户出身,做事快、准、狠,赌上女儿宝钗的名节,为薛家和无能的薛蟠博一个富贵。
可以说,随着贾家日益走下坡路,薛家并非没有动过放弃婚约的念头,只是宝钗的名节、年龄都赌了进去,想回头,宝钗已经没有接盘侠了。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荣国府当家少奶奶还能为薛家攫取不少利益。??
荣国府作为一个百年大族,根基深厚,没有走到抄家那一步,其金银细软和私产也是薛家没落商人之家不可比的。只不过宝二奶奶的含金量有所降低,从以前的富贵双全,到后来只富不贵,这对薛家来说也是有不小的吸引力的,毕竟仅贾母和王夫人的私产就不是小数,那大多是要留给宝玉的。
所以在61回,宝钗和探春、李纨一起暂时撑家之责时,探春想的是兴利除弊、开源节流,将大观园内的果木、稻田、花卉等承包给家里的婆子们,开源节流,同时取消公中冗杂的支出,规范公中支出,大义灭亲,不给赵姨娘开绿灯。
从探春的作为上看,她有能力且有家族观念,几项变革出发点都是为贾家复兴,而宝钗则不然,还未进门就开始拐弯抹角为自己人捞利益。
探春主导,大观园里给婆子们分地盘营生,宝钗让茗烟娘老叶妈分得利益最厚的蘅芜苑和怡红院,因为老叶妈正是宝钗第一大丫环莺儿的干妈,两家十分亲厚。而莺儿娘会待弄蘅芜苑和怡红院的香料和花贲。
看宝钗的这通操作,茗烟是宝玉最得意的小厮,莺儿是自己最信任的丫环,他俩结为干亲,方便了宝钗多少事,如今见缝插针,为自己人谋福利,再好不过了。
宝钗一个未过门的姑娘就在荣国府掌家,吃相已经很难看,如今又为茗烟娘和莺儿妈捞油水,虽她自己说不让莺儿妈直接到大观园当差,以免让人看着不好看,但事实是让茗烟妈承接了活儿,再让莺儿妈当差,还是里外里都是自己人。
所以说,宝钗在贾家官途衰败后,早已改变了策略,从以前的求富贵,转变成求金钱,为此,宝钗早已不顾矜持,撕下遮羞布,直接下手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