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法:王安石推行的富国之法,有效地解决了北宋的财政问题

2020-10-12 01:03:54 作者: 农田水利法:

据《宋史.食货》所载“皇祐、治平,三司皆有《会计录》,而皇祐中垦田二百二十八万余顷,治平中四百四十万余顷……是时,累朝相承,重于扰民,未尝穷按,故莫得其实,而废田见于籍者犹四十八万顷。”。想想看,自神宗之后登记在册的荒田就高达48万顷,而英宗治平年间登记在册的田地也才480万顷,短短的数十年荒田就占了全国在册的1/10的数量,你说宋朝的土地荒废到了何种地步。而随着荒田的增加,北宋的粮食产量自然就是极具锐减,随之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的百姓因吃不饱饭,开始纷纷起兵造反。

也就是如此,神宗初期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兵变那是愈演愈烈,正所谓是“一年多于一年,一伙强于一伙”。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1069年在王安石开始实施变法之时,11月王安石就首先向全国颁布了《农田水利约束》的法令,开始推行“农田水利法”。而推行"农田水利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全国荒田日益增多的问题,并希望借助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兴建让农田变得日益的肥沃,从而增加粮食的产量,借此从根本上解决全国因百姓吃不饱饭而导致民变不断的问题。那么作用如此大的“农田水利法”,它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农田水利法”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鼓励官民为“农田水利法”出谋划策。王安石在颁布《农田水利约束》法令的时候,就首先提出“吏民能知土地种植之法,陂塘、圩垾、堤堰、沟洫利害者,皆得自言;行之有效,随功利大小酬赏”,也就是说不管是官还是民,只要能够提出合理且有效的土地耕种和水利建设的方法,朝廷就会根据这个建议所能取得的回报的大小给予官民相应的奖励。

也就是如此,在当时随着这条法令的颁布,整个宋朝出现了“自是四方争言农田水利,古陂废堰,悉务兴复”的奇景,为了获得这些价值不菲的奖励,官民们纷纷为“农田水利法”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朝廷因此也获得丰厚的回报,那就是“古陂废堰,悉务兴复”。

2、鼓励农民开垦荒田。“民占荒逃田若归业者,责相保任,逃税者保任为输之”就是朝廷允许流民就地开垦被废置的荒田,而流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一个人来担保,这样一旦出现逃税,而又找不到当事人的情况,可以让担保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也就是如此,随着这条政策的颁布,越来越多的流民加入到了开垦荒田的队伍中,而全国大量被废置的荒田也因流民的开垦,开始慢慢恢复了往日的肥沃,宋朝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的粮食和赋税。

3、给予那些愿意开垦荒田,修建水利工程的百姓予以政策上的方便。在当时王安石规定“开废田,水利,民力不能给役者,贷以常平钱谷,京西南路流民买耕牛者免征。”也就是说百姓在垦田或兴修水利时,只要出现资金不足的时候,百姓们就可以从官府中获得无息贷款。同时那些流民如果因开垦荒田的需要,要购买耕牛的,那么朝廷就会给予免税。而随着这项政策的下达,实际上也就加快了各地百姓对于荒田地开垦,及水利工程的兴建,毕竟有官府的大力协助,及各种的免税政策,百姓们的效率怎么能不快呢?

4、“田土顷亩、川港陂塘之类,令、佐受代,具垦辟开修之数授诸代者,令照籍有实乃代。”,即全国各县需如实汇报境内荒田的数量和地点,及治理的方法,同时境内需疏浚的河流、应修建或扩建的水利工程,各县也需要如实汇报,并给出相应的预算及施工方法。这项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朝廷可以直观地了解到全国各地的基本情况,从而为朝廷的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这样朝廷才能准确无误的下达各种正确的指令,避免出现徒劳无功的情况。

5、“如招及千户以上者,优奖。”就是给予那些安置流民有功的官员相应的奖励和晋升。这项政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地方官能够努力地安置在自己辖区内的那些流民。毕竟流民对于朝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处理不好,这些聚在一起的流民可能就会变成盗贼为害一方了,而这就势必会影响到宋朝的稳定。所以朝廷希望这些流民能够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同时流民的回归,也可以加快对于荒田地开垦。于是王安石就定下了这个规矩,只要地方官安置的流民越多,升官的机会就越大。

6、“濒河州县,积水冒田。在任官能为民经画疏导沟畎,退出良田自百顷至千顷,第赏。”就是说在濒临河岸的各州县的地方官只要能让百姓开垦出百顷,乃至千顷良田的就可以获得晋升。如在崇宁年间,广东南路转运判官王觉就因开辟出荒田万顷,就被升了一级。这个法令的目的毋庸置疑就是让地方官可以自觉地加入到开垦荒田的行动中,毕竟王安石自己也知道了,朝廷一项政策能否成功的在地方上实施,这一切很大程度都得取决于地方官的意志。

如果地方官大力支持,那么这项法令虽然不能保证绝对的成功,但至少也算是成功一半了。反之,如果地方官不支持,那这项法令就显然可以提前宣告失败了。毕竟连地方官自己都不支持的政策,他又怎么会尽心尽力地去推行呢?而如果地方官不愿意推行,百姓又怎么能知道这个政策的好坏呢?那么百姓都不知道的政策,这个政策还有何用呢?所以王安石为了让地方官能够大力支持这项法令,就提出了"第赏"的奖励,简单的说就是只要你干得好,就给你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