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的情商有多高?夏侯霸降蜀,刘禅两句话让他对蜀国忠心耿耿

2020-10-23 17:30:32 作者: 刘禅的情商有

在不少人眼里,刘禅是个“此间乐,不思蜀”的亡国之君。后人给予他的评价,也多是昏庸、无能。但是,这些评价都是带上“有色眼镜”的,他们是在蜀国灭亡的前提下,对于刘禅的劣性评价。

要说起来,蜀国之灭亡,并非刘禅一人之过错。蜀国本就受地理位置制约,加之连年战争导致经济受挫严重,沉疴已久,即便是诸葛亮在世,恐怕也难逃被灭亡的厄运。

因此,如果抛开亡国之君的成见再看刘禅,便能发现其隐藏在愚钝昏庸之后的精明。比如,刘禅是三国时代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又比如,刘禅在位时期,蜀国发展一直稳定,朝野上下一片祥和,蜀中百姓皆能安定生活。

除此之外,刘禅不经意间的政治手段,其实也是颇为高明的。这件事,要从魏将夏侯霸投降蜀国开始说起。

夏侯霸何许人也?正是威震北境的夏侯渊之子。除此之外,夏侯霸的母亲,还是曹操妻子丁氏的妹妹。有着这样的出身,夏侯渊在曹魏政权之中,也算是一等一的世家公子。

后来,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中丧命,夏侯渊为报父仇,亲自来到抗蜀前线,希望有朝一日将蜀国灭亡。《资治通鉴》中记载:“初,右将军夏侯霸为曹爽所厚,以其父渊死于蜀,常切齿有报仇之志,为讨蜀护军,屯于陇西,统属征西。”

正当夏侯渊摩拳擦掌,要与蜀国大战之时,曹魏政权内部的纷争,却悄然发生了变化。司马氏一族在门阀世家的支持下,开始不断崛起,因此他们与曹氏一族的斗争,也达到了白热化。

按《三国志》记载,夏侯霸应当是颇有军事才能的。毕竟能正面击退姜维,便可证明他绝非是一般的庸才。只可惜,夏侯霸并非是主帅,他还受郭淮(司马懿的心腹将领)制约,过得并不舒心。

到了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朝政大权。不久之后,夏侯玄便被征召回了京师。见此情形,夏侯霸心知不妙,担心郭淮暗害自己,遂转投蜀国。《资治通鉴》云:“霸素与淮不叶,以为祸必相及,大惧,遂奔汉。”

有意思的是,夏侯霸在跑路的过程中,竟然迷路了。听说他在阴平小道中被困,蜀后主刘禅还专门派人来接夏侯霸。

为何夏侯霸愿意投降蜀国?为何刘禅又愿意接纳夏侯霸的归降呢?

其实,二人还有一层姻亲关系。夏侯渊的侄女,在很早的时候,便被张飞掳走做了夫人。后来夏侯氏生有一女,便是刘禅的发妻张皇后。按照这个关系,夏侯霸还是刘禅的大舅子。后来夏侯渊战死,张飞的妻子还主动请求,将堂兄的尸体厚葬。

不过,夏侯霸始终对蜀国有一个心结,那就是夏侯渊之死。

众所周知,曹魏征西将军夏侯渊战死在定军山,被黄忠当场击杀。在《三国志》的记载中,共有六处提到这件事,都说夏侯渊死于黄忠之手。不仅如此,在平定汉中之后,刘备还故意加封黄忠为征西将军。

这么一来,夏侯霸如何对蜀汉政权不怨恨。可现在,他为了谋求生存,不得不投降蜀汉,即便有张皇后的照拂,夏侯渊也难免过意不去。不仅是自己过不了心里的那道坎,就连蜀汉朝臣,恐怕也会在私下里非议。

就在这时,刘禅却说了两句话,不仅化解了夏侯霸的尴尬,也让这位猛将彻底归心于蜀汉。《三国志·夏侯霸传》注引《魏略》记载:“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

先看第一句话。刘禅的意思是:你的父亲并非是死在黄忠老将军手里,而是不幸在乱军中遇难的。刘禅这句话,根本经不起推敲。且不说《三国志》中其他几处记载,都明确指出夏侯渊为黄忠所杀;而且行伍之中遇难,又岂会让一般人辨别出来?

显然,刘禅这句话是推诿之词,其目的有二。一方面,黄忠是为蜀汉政权做出过巨大贡献的人,位列后将军,是刘备钦点的大将。因此,刘禅称黄忠为自己的先人,表达自己的敬意。

但站在刘禅的角度,他总不能为了让夏侯霸归心,便指责黄忠当年做的不对。在这个情况下,刘禅只能将这个责任推卸到不知名的“行伍”身上。将黄忠主动地杀死夏侯渊,变成夏侯渊被动地意外遇害。

尽管大家都知道,夏侯渊的确是死在黄忠手里。

但是刘禅这么一说,性质便会发生变化。因为夏侯霸与蜀汉政权,便失去了直接对立的借口。此举不仅让夏侯霸面上好看,也是堵住了众人的悠悠之口。

于是,现在夏侯霸来投,变得情有可原,也更让人容易接受。

接下来,再来看第二句话。刘禅指着自己的儿子,对夏侯霸说:“这也是夏侯家的外甥呢?”

其实,刘禅向外界表达了两个信号。首先,你夏侯霸来投不用有这么多的顾虑,因为我们是有亲戚关系的。换言之,夏侯霸可以信任刘禅,而刘禅也希望夏侯霸能成为他的助力。

从当时的局势来看,刘禅不断地要收回朝政大权。可偏偏这时候,姜维不断穷兵黩武,屡次发动战争。因此对于夏侯霸的来投,刘禅是非常满意的。除了双方的亲戚关系外,刘禅也想着将夏侯霸安插到军中,令其成为自己的助力。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