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宋建立一直到南宋灭亡,虽然国家实力与军事力量相对较弱。但是商品经济和文化发展却一片繁荣。尤其是在北宋初年由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再加上经济积累已经达到人民生活所需,在这种前提下文化发展更是顺风顺水。
生活在北宋前期的文学家,其实为宋代后期文化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文学基础。在北宋初期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晏殊。据史料记载他一生曾创作过,一万多首宋词以及240卷《东都事略》,还有94卷《中兴书目》。
虽然随着朝代更迭大部分都已经遗失,但是也完全可以证实这位大文学家的惊人创作力。据历史可考现存宋词20000多首,如果晏殊的词作没有散失,相信完全可以占宋词创作的小半江山。
现在《全宋诗》中仅收录了晏殊诗160首,以及残句59句、存目3首。近98%左右的作品全无踪影,这可能与宋代战乱频繁,亦或是天灾人祸所为。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导致其作品散失,都可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大遗憾。
有“宰相词人”之称的北宋文学家晏殊
1.北宋“神童”晏殊
晏殊是北宋初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可以说无论是在政坛还是文坛,晏殊都称得上是一位风云人物。他出生于公元991年,五岁之时就有“神童”的美誉。十四岁的是在江南按抚张知白的推荐下,直接与很多成年考试参加殿试。
所谓“殿试”又称“御试”或“廷试”等。这种考试形式在唐、宋、元、明、清,五个时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举考试之一。并且只有通过会试的人才有资格参与“殿试”。但是年仅十四岁的晏殊却以“神童”之名,连跳几级之后直接进入“殿试”。
在考试期间他不仅第一个交卷,而且在回答宋真宗的问题时也对答如流。晏殊因此受到了真宗的赏识,并赐其“同进士出身”。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在参加“殿试”的时候,就可以神情自若的通过考察,说明晏殊绝对是一个天赋异禀之人。
2.“宰相词人”
同年晏殊被授予秘书省正事,并留在“秘阁”读书继续深造。在“秘阁”期间晏殊依然勤奋不已,并且在待人接物方面也完全不像一个小孩。他的一举一动都被直使馆陈彭年看在眼里并对他深为器重。
从晏殊的经历中可以得知,不怕一个人比自己太聪明,怕就怕他比你聪明却还你比用功。晏殊就是这样一个一直努力上进的人,所以他才能在诗、词、文章、书法等方面,都做出了卓尔不凡的成就。
由于他创作的宋词要比诗歌更加有内涵,并且在当时社会中可以说稳坐第一把交椅。再加上他在政治上也曾风生水起,所以后人将其成为“宰相词人”。但是笔者认为晏殊虽然以词显于宋代文坛,但是他创作的“小令”也以,风格含蓄而令世人所称道。
后人为了表达对晏殊在文学领域上做出的成就,将其与欧阳修相提并论,并将二人合称为“晏欧”。同时晏殊第七子晏几道由于深得其真传,在北宋文坛上也成为了一位风云人物。后世将晏几道与其父晏殊称为“大晏”和“小晏”。
晏殊词作风格及艺术特色与文学价值
1.晏殊词作风格
从晏殊现存词作中可以发现,他的词风大多数都以婉约情怀为基调。不仅充满了伤春悲秋、相思别离的意蕴,而且还描写了很多男女之情。虽然他的婉约词并不是特别露骨,但是也充满了柔情蜜意、缠绵悱恻,以及爱而不得的哀怨。
他创作的宋词一般都以抒写闲情雅致为主,由于受到了晚唐文风的影响,所以作品中不仅有晚唐时的悲凉,同时也有沿袭五代时期词作的,柔靡、稠丽、哀婉等特色。如果从整体风格上来看,虽然完全具备婉约词的各种艺术特色。
但是往往都会给人留下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这可能与其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当然这实际上也是当时的一种文坛风气。因为北宋初期“词”的作用不仅是文学作品,而且还是酒宴歌席上的小道之技。
2.“娱宾遣兴”与文士气息
在宴饮之时文人们创作的词作,一般都由歌伎演唱以“娱宾遣兴”。说白了就是在大家酒足饭饱之后,为人们聊以娱乐的一种小技。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北宋初期的词作还未登上大雅之堂。
之所以后来会逐渐发展成为,宋朝的主要文化形式。其实与处于上层的文人、儒生们的参与息息相关。比如,类似晏殊这样在朝为官,但平时为了应酬又经常参加酒宴歌席之人。在他们的参与之下这种“小技”,逐渐走上了北宋文坛,并最终成为了傲视群雄的主要文化形式。
3.风流酝籍,一时莫及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宋词中所体现的主题或者说思想,其实也是当时文人以及士大夫阶层的一种意识体现。虽然在相比之下晏殊的词,更具文士气息但也无法逃离这种主观意识。因为晏殊词的主题基本上都以描写男女相思、离情别绪为主。
王灼曾在《碧鸡漫志》中评价晏殊词的风格:“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其无比。”虽然这句评语具有很浓烈的主观性,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映射出了,晏殊的词在北宋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宋词发展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