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薮」则是以竹篓装荞麦面而出名。现在的名店「神田薮荞麦」是1880年(明治13年)的时候,承袭江户末期昵称为「団子坂薮荞麦」的「茑屋」所成立的。
而自「茑屋」分家的直系店除了神田薮荞麦外,还有1913年(大正2年)创业的「并木薮荞麦」(神田薮荞麦第一代老板堀田七兵卫的三男堀田胜三所开),以及1954年(昭和29年),并木薮荞麦第一代堀田胜三的三男堀田鹤雄所开的「池の端薮荞麦」,已于2016年歇业)。
以上三家荞麦面店则又合称「薮御三家」,是荞麦面御三家中唯一源于江户的一家。
薮系荞麦面的始祖是享保年间,开在现在东京丰岛区杂司谷的「薮の内爷がそば」。因为是位于离杂司谷祭拜安产与育儿之神鬼子母神的鬼子母神堂有一段路的树林中的农家,兼差卖荞麦面而得「薮」之名,当时也称为「杂司谷荞麦面」。
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薮之内荞麦面」被简称为「薮荞麦面」。到了安永时期(1772~81),薮荞麦面已经可算是江户的特产了。而到了文政时期(1818~30)则更是兴盛。而上一段所说的「団子坂薮荞麦」,则是幕末时,来自于下野国(现在的栃木县)喜连川的武士三轮传次郎,在驹込団子坂(今东京都文京区千駄木),所开的的卖薮系荞麦面的店「茑屋」。
薮系荞麦面的特色是多次研磨出口感扎实的荞麦面,并以非常咸的酱汁着称,彷佛是要故意让食客不敢一下沾太多酱汁一般。荞麦面的面条只有最下面三分之一的部份沾上酱汁的吃法,就是从薮荞麦开始的。
不过目前所有可以看得到的中文版介绍有介绍到这间店的书,都翻成这间店酱汁很「辣」。这是因为关西人常常把「辣」跟「咸」都用「からい」来表示。而在描述酱汁的时候,关东人也会说「塩辛い」,所以才有这样的误解。
荞麦面由于比用小麦面粉所做的面条更容易煳,所以一定要赶快吃。因为虽然荞麦粉和面粉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和淀粉,但是荞麦粉的蛋白质就算加了水也不会像面粉的面麸一样形成网状结构,也就是不会与其它粒子结合,而仅会膨胀。
此外,用面粉做面条时需要加盐来让面麸的网状结构更为紧实,使得面团有弹性、面条有弹性。荞麦粉的蛋白质则由于有三分之一都溶于水,因此只要加水让蛋白质溶化就会产生黏性。也就是说,只要加水,不需要任何其它原料,就可以轻易地让荞麦粉结合在一起。
但是如果是煮好的荞麦面,如果放得太久,其表面的水份会继续溶化表面的水溶性蛋白质,而且水份还会透过缝隙,进到荞麦面的内层,使得荞麦面中心部份的蛋白质也溶化,让面条变得越来越煳。
现在大家多有着西日本为乌龙面文化,而东日本属于荞麦面文化的认知。虽然在《乌龙面之兵法》中我们有提到关东也有很多以乌龙面而闻名的地方,但是的确,关西人是爱吃乌龙面更胜于荞麦面的。
这是因为从安土桃山时代开始,关西就有许多地方生产品质优良的小麦,加以近畿一带的地下水是软水,非常适合用来制作大坂人喜爱的淡雅昆布高汤。而关东人,尤其是江户子,是认为荞麦面等级比乌龙面要来得高的。
不过我们如果以日本的传统面食来看,先不把20世纪才出现的拉面列入的话,其实相对于乌龙面和素面,荞麦面是最年轻的。此外,如果再把拉面也列入,乌龙面、素面、荞麦面与拉面比起来,只有荞麦面可说是完全出自日本本土的一种面食。以印象来说,荞麦面和乌龙面、素面、荞麦面、拉面比起来,也更让人有日本传统面食的代表的感觉。
像是天明七年(1787)所发行的介绍江户明店的《七十五日》中,就介绍了镰仓河岸的「东向庵」、本所绿町的「东翁庵」、目黑的「紫红庵」、茅场町的「雪窗庵」等四间首开以庵为名的荞麦面店之先驱。
文化年间(1804~18)则是这股风潮最盛了时期,还流传至今的则有「长寿庵」、「松月庵」、「大村庵」、「万盛庵」等店。不过原本的道光庵倒是被住持给盯上了,觉得根本是不务正业。于是就在天明六年(1786)的时候,在寺门口建了个禁止再做荞麦面的石碑,上头刻着四个大字:「不许荞麦」。
日本自江户时代开始,就有着跨年时之面,以代表「切断今年一整年的厄运」的习俗。而其中多数吃的是荞麦面,而这就称为「跨年荞麦面」。除此之外,还有「除夕荞麦面」、「除岁荞麦面」等别名。
跨年荞麦面的起源不明,有人说是源自镰仓时代,博多的承天寺在除夕吃的「运气荞麦面」;有起源于室町时代,关东三长者之一的增渊民部在除夕为大家祈福的歌中有提到荞麦,然后人们就渐渐开始有在跨年时吃荞麦泥的习惯了;还有一说和中国人生日要吃寿面一样,源自荞麦面又瘦又长,代表长寿的外型;另外就是由于荞麦面条容易切断,所以就有了可以切断一整年的劳苦和厄运之说。
其它还有荞麦面对身体好、会带来财运、能让人卷土重来的说法。不过不管说法为何,最迟在宝历六年(1756)的《眉斧日录》中,就有《大年荞麦》(也是除夕荞麦面的意思)的文字记录了。
以历史而言,乌龙面是比荞麦面要来得久远许多。荞麦面店一直要到江户初期才有记录,而乌龙面店则是在安土桃山时代就出现了。而就算江户初期东海道个各街道的茶屋开始有卖面了,但还是以乌龙面和素面为主流,偶尔才会看到切荞麦的身影。
就算是有卖切荞麦的店,菜单上也是写着「乌龙面.切荞麦」,把切荞麦排在乌龙面之后。就算是到了贞享3年(1686)晚上可以提灯夜卖的江户,面类卖的还是以乌龙面为主流,荞麦面为配角。
不过天明年间(1781~1789)的《反古染》中,则写道:
也就是说,进入江户时代中期后,荞麦切的势力开始渐渐地扩大。到了安永时期,荞麦面就成为夜卖的面的主流了。
而安永五年出刊的,由江户中期的剧作家与浮世绘师恋川春町所书画的「黄表纸」(江户时代黄色封面的绘本故事书)《化物大江山》中,描述了荞麦面与乌龙面的战争,里头描绘着源赖光率领渡边纲、坂田金时、卜部季武、碓井贞光等四名家臣,也就是「赖光四天王」斩杀日本三大妖怪之一的酒吞童子的故事(另外两大妖怪分别是白面金毛九尾狐和大岳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