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洲人作为帝国的统治者,想用本族语言为何难以实现?

2020-10-05 20:35:48 作者: 满洲人作为帝

而各地的官员,之所以能够顺利的交流,与他们都书写同样的文字分不开关系。只有使用表意文字,他们才能够沟通自如。若是用表音文字,那么文字,很容易变成地方性的文字。

他们可能会分裂成操着不同语言的小国家。如果清廷执意的强推满语,那么也只有其中央朝廷内部能够流通。中国疆域辽阔,那么多的方言,根本不可能实现统一的发音。

随着时间的流逝,操着不同方言而又无法交流的偏远省份,必然会形成独立。

归根结底,还是满语的词汇量太少,同时中国太过广阔。就算清朝不惜使用武力,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实现对方言的彻底清除。

只有汉语这样的表意文字,才能够增加各地区的向心力。如果不是当年秦始皇高瞻远瞩,执意要求书同文,想必偌大的中国很可能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分裂。正因为他,才让后世的每个帝王,都有了以大一统为己任的思想。

(三)、汉语汉字多瑰丽,清朝上层皆向往

清军能够入关,完全是凭借着他们精湛的骑射之术和骁勇善战,在冷兵器时代,这和文明程度并无关系。他们就连文字,都是后金建立以后刚造出来的。来到中原以后肯定发现这里要比关外好的多,同时也发现了汉文字的多样性。

要知道,努尔哈赤就对《三国》爱不释手,他的很多计谋也是从中学来。可以满文的词汇量,根本无法翻译这本著作。就算可以,文学性也会大打折扣。

1. 汉语的先进性倒逼着皇帝接受

从来都是低级文明,向更高级文明靠拢。不然当年的北魏孝文帝,也不会力排众议,执意要进行民族同化。就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民族想要摆脱蛮夷的身份,就必须向汉人靠拢。单靠自己发展,恐怕不知道得多少年才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文明。

而逼着自己被同化,就是改变民族本质的最好方法。而清朝的皇帝们嘴上不说,他们心里其实也明白,推行满语是根本进行不下去的。清朝君王们大都听不懂岭南地区的方言,而文字,则是他们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

皇帝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但是能够看得懂他们写的奏折,而奏折的载体就是文字,这个文字,也只能是防止。倘若大规模号召各地的官员学习满文,短时间内肯定难以完成。再加上满文属于表音文字,具有很强的局限性。

2. 互相结合,才是王道

语言的推行与融合,最好的方式就是顺其自然,不要强行的干预。满洲人和汉人只要生活在一起,那么身上必定有对方的影子。而他们各自所说的话,对彼此也会产生影响。

其实现在说的汉语,除了从近代从日本舶来的一些词汇以外,也融合了很多的满语。

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直到乾隆朝,很多的满人都已经彻底的汉化了。他们除了基因与汉人不同以外,其他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甚至连乾隆皇帝都愤慨的说"习汉书,入汉俗,渐忘我满洲旧俗"。

可他是说一套,做一套。明面上表示对汉语的不屑,其本人却是一个狂热的汉文化爱好者。他极其喜欢收集名师字画,还总是在作品中题诗作词,以显自己文笔。可能,就连他本人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接受了汉化。

结语:

满语形成的时间虽然很长,不过也无法同汉语相较。同时,满洲人入关时,人数很少,难以彻底的同化说汉语的大多数人。此外,其本身又没有形成为完整的体系,词汇量又少,很难像汉语那样能够准确的表达含义。所以,无疾而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