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老艺人陈拴亮组建“农民演唱队” 唱出农民幸福新生活

2020-07-23 04:28:30 作者: 平山老艺人陈

在平山县蜿蜒的滹沱河两岸,茫茫的岗南水库周边,你会经常看到一队戴着红色头盔,脚踏轻便电动车的中老年人走街串巷,为农户、为养老院的孤寡老人、退役军人唱戏跳舞,用歌声赞美祖国和农村新生活,他们就是老艺人陈拴亮的农民演唱队。

俗话说“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这句话用在陈拴亮身上真是恰如其分。

陈拴亮今年68岁,出生在平山县岗南镇奉良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虽然他没有文化,但对文艺情有独钟,从小就喜欢乐器。

起初他看到别人吹唢呐,雄壮激昂的声调感染了他,他便拜师学艺,开始没有唢呐,他就两手一握当喇叭,嘀嘀嗒、嘀嘀嗒、唢呐乐曲嘴上挂。那时家里穷,买唢呐要消耗一家人许多时日的口粮,他硬是节衣缩食把乐器买了回来。

他的目标是要成为当地最有名的唢呐人。

那时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寒风酷暑,只要天一亮,在奉良村的坡坡岭岭总能听到那激昂悲壮的唢呐声。周边农户无论谁家过婚事,都知道他的“唢呐嘀嗒响,新娘入洞房,完成儿婚事,父母心舒畅”,谁家过白事,他的唢呐一响,孝子喊嗓,棺材抬,黄土埋,亲戚好友哭起来。

他除了学习唢呐,还学会了二胡、弹琴,尤其是对打大鼓,敲边鼓,打竹板更是滚瓜烂熟。为了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他还苦练唱腔,学会了河北梆子的多部传统剧目,如《秦香莲》《杨家将》等,还学会了流行歌曲《走进新时代》《父亲》《母亲》等几十首,在当地文艺爱好者交流时,他的乐器、说唱、表演,人们都赞扬是第一。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物质文化生活飞速发展,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要求。

有一次他在村里为乡亲表演节目时,有朋友告诉他,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才能春满园,应该把文艺爱好者组织起来。

于是,他开始广招人才,听说有位民间艺人唱的一手好梆子,一连上门三次,行程几十公里才找到。那位梆子歌手说:“你三顾茅庐,如此看重鄙人,我参加了。” 还有一位舞蹈演员,因为舞跳得好,又长得漂亮,人称当地一枝花,他也用重金招聘了过来。

慢慢地,他身边有了不少吹、拉、弹、唱、说、跳等艺术人才,他给自己的队伍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农民演唱队”。

每当他们进村下户演出时,一听说农民演唱队,人们都说“大戏班”来了。几年来,当地也陆续成立了几个文艺队、歌舞团、但论规模,论演技、他的“农民演唱队”堪称第一。

陈拴亮说,当今的农村也富裕了,农民吃穿不愁,也需要精神享受。许多农户办婚丧嫁娶、生娃吃菜、老人祝寿、乔迁新居都要请唱班热闹。每逢这时,正是他们大显身手的时候。

记得一次有家农户办喜事请他们唱戏,有位河北梆子演员声情并茂地演出轰动全场,客人们饭也不吃了,新郎新娘也从洞房跑出来观看,便有人赋诗一首:如今社会就是好,家家户户换新貌,大戏飞进农家院,快乐跟着幸福跑。这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让在他们演出时曾出现过好多次。

当地政府高度赞扬他们唱出了乡村人的新生活,更唱出了农民对党的忠诚与热爱。这些年来,他们的演唱队跋山涉水,走过27个乡镇,145个村庄,演出达300多个场次,创造了观众最多的纪录。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