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找菌子吃去!”进入夏季,应着昌宁人的这一句时尚语,与文化系统的几位“名星”一起,到昌宁有名的菌村四角田去体验一把找菌子的快乐,享受了一把夏日的清凉。
这,其实是昌宁人夏季的一种日常。在昌宁广袤的森林里,盛产各种野生菌,采集销售野生食用菌一直是昌宁山区农民的一项收入来源,干巴菌、鸡枞、牛肝菌、松茸等野生菌产品声名远扬,香了“眼前的苟且”也香了“诗和远方”。
昌宁的山大多都产菌,四角田是最出名的“菌子山”。这里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里的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以前,每到出菌子的季节,村民们满山跑,菌子无论大小,见到就摘,残踏破坏现象严重。2007年开始,采取‘围林管护’的办法,杜绝采集未成熟野生菌,杜绝采集劣次野生菌上市,对野生食用菌实行有效管护,找到了增收致富的一条路子,山里人在林子里走出致富路,大家护林、护树的积极性更高了,实现了良性循环。
找菌子,对于昌宁山区的农民为说,是夏天早晨最常做的事情。而对于小县城的居民来说,则是一种业余的休闲方式。这种大自然里的活动,对于成年人是回味与回归,对于孩子则是一种亲近自然的体验。
那天去时,文工队的几个帅哥美女,就好好地回味了一下童年的幸福时光。昌宁文艺“常青树”吴队长,更是实实在在地“演”了一场农村剧。用他的话说,其实自己本来就是一个农村娃,找菌子可是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
“这个给吃得?”“吴老师,来帮我看看这朵!”“哟,吴老师又找着菌子了,这朵让我来采!”……吴队长的号召力确实不错,几个帅哥美女都跟着他,嘻嘻哈哈地说着自己与菌子的乐事,一边找一边还讨论着哪种菌子吃了“眼里不会出现小人人”。
“带头大哥”很有范,一边找一边不忘给小弟小妹说菌子、讲往事,逗得大家一阵乐。忙着讲了,找到的菌子就少了,当大家比较时,就只能看着别人满满一篮菌子“干瞪眼”,还不忘记用一句“反正谁找得我也要得吃”来自我安慰一番。
找好了菌子,就该吃菌了。吴队长和他的队伍可不喜欢吃现成。回到林中的农家乐,还有亲手拣、洗、炒,当然也不会忘记亲自吃,一顿“菌子宴”全部光盘,吃剩下的还不忘按市场价买回家慢慢品尝。
“我们昌宁的野生菌的种类非常多,有干巴菌、牛肝菌、红菌、鸡油菌、奶浆菌、青头菌等。”对菌子种类和找菌子的要领,许多昌宁山里人都能说出许多名堂来,“找菌子一定要找自己熟悉的,那些不认识的特别是颜色特别艳的菌子大多有毒,千万不能采。”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机会有时间去找。那也不要紧,每到这个季节,昌宁的乡村集市和县城的农贸市场里就可以“找”。每天中午以后,找了一早上菌子的山村人就陆续进城入镇了,到约定俗成的交易地点,把刚从山林里找来的各种菌子摆在一起卖,只要昌宁有的菌子,在这些交易点基本都能买到。你出钱我卖菌,大家各得所需,乐呵呵的气氛里就完成了彼此的交易,有许多人还会留个电话,加个微信,用现代手段来预约。
“白牛肝菌,可以生炒着吃,也可以用来煮鸡吃;干巴菌,可以炒着吃,还能用来炖鸡蛋吃;大红菌的味道也很特别,用来煮鸡吃非常香,汤红红的,按照传统的说法是补血的,我们这边女人生孩子都会给煮这种鸡汤……”说起野生菌的吃法,许多昌宁人同样是行家。
“吃菌子得防中毒。不能吃不认识的菌,认识的菌子也一定要做熟。在做的时候,还要加些花椒、大蒜等,既可以调味,也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对于菌子有没有毒,昌宁人也很的心得。
“你找菌子了吗?卖了多少钱?”“这菌子怎么卖?可不可以少一点?”“你吃菌子了吗?多少钱一斤?”……一朵朵野生菌,从山里走出来,在人们的各种对话中,走上了寻常人家的饭桌。吴队长边吃边还不忘“台词”:昌宁菌子出了,您还不来吗?再不来,又得等上一年!
图/文 吴再忠 张鑫琳
责编:刘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