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沪黔情 跨越三重门 这位90后上海干部期待成为特别的“后浪”

2020-08-01 06:59:21 作者: 三代沪黔情

辛立,男,汉族,1990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2019年7月,在杨浦区委组织部公务员一科工作的辛立,经组织选派,作为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赴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开始为期3年的援黔工作,任正安县扶贫办副主任。冬去春来,转眼间辛立已经在遵义度过近一年的时光。

祖孙三代与贵州的情缘

辛立在援黔之前虽然从未到过贵州,但却一直对云贵地区有着说不清的情愫,这源于他的外公和父亲与西南大地的故事。他们一位在云贵地区参加过大西南剿匪,一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军,在祖国的西南边境经历过战斗的洗礼。所以当听说上海市选拔援外干部到云贵地区挂职时,辛立主动报名,希望能够在云贵地区踏着父辈们的足迹前行,了却自己小时候的一个心愿。

此去应多羡,初心尽不违

2019年7月,辛立离开家人,远赴遵义开启援外征程。这段说走就走的援黔路离不开妻子的支持。2018年才刚刚结婚的他,还处于新婚燕尔的状态。辛立知道,这一别,不仅要面临一段为期三年的“异地恋”,婚房装修的重担也落在了妻子身上。但他还是向妻子讲述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妻子对他的决定表示了支持,因为人生总是有舍有得,虽然暂别了彼此,但是能亲自参与、亲眼见证贫困地区的脱贫,这种舍,很值得。

去适应、去克服

“等辛主任休息一下再走。”这是当地干部在描述辛立刚到贵州工作时的状态。因为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面对黔北地区崎岖不平,弯弯绕绕的山路,辛立在前几次下乡检查项目时出现过严重的晕车现象。好在下乡的次数很多,行程很密集,没过几个月,他不仅克服了晕车反应,还适应了当地的风俗。现在每到走访时,辛立时常在群众家中喝起正安油茶,和大家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了解当地群众的问题和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跨越三重门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面对工作环境的转变,辛立跨过困惑之门、穿过压力之门、越过群众之门。在对新的工作角色陷入迷茫时,他少说话、多学习,厚积薄发,努力掌握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要求。经过一年的磨合与学习,从上海援建项目的立项审批、招投标一直到竣工验收,他学完了一整套工作体系,能够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对各个乡镇开展业务指导。面对基层纷繁复杂的事务,他及时理清工作思路,协调各方力量支援,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作为从小在城市长大干部,辛立的生活习惯是城市化的,为了开展帮扶工作,他主动开展“谈一次心、打扫一次卫生、吃一次饭”的“三个一”活动,与贫困群众打成一片,掌握群众工作语言,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群众的感恩令人动容

有一次辛立结束了在瑞濠社区的走访,找不到回去的车,在路边拦了一辆摩的回去,司机听说他是上海来的,坚决不肯收车费。因为他的孩子就在上海援建的正安四小读书,连校服都是上海企业捐赠的。司机说上海干部和爱心人士是他们的恩人,对恩人不能收车费。辛立最后硬是把车费塞给了他,但是心里是满满的感动。贫困群众感受到了上海力量和温度,这就是上海干部们来到遵义工作的初心。

90后扶贫主播出击

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直播带货售卖农产品成为一种潮流。作为援派干部中为数不多的90后,辛立更了解年轻人的想法。去年,辛立就代言了正安的特产:野木瓜。用半年时间在上海创造了101万元的销售额。现在,辛立已经成为三农电商助力人,带货视频点击量达20万以上。在直播中,他不仅介绍产品,还介绍正安的环境和文化,让观众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他会讲述古代典籍中的记载,讲述检测报告中的营养成分。既给大家讲传统,又给大家讲科学。运用活泼的方式,将正安的特色产品介绍给观众。通过6次直播带货,辛立已经销售出了近30万元的产品,有效助农增收。

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怀抱一腔热情来到遵义工作,角色如何转变,工作从哪里入手,辛立也经历过短暂的迷茫。随着工作的开展,他在一次次下乡入户中熟悉工作,工作思路渐渐清晰。当看到扶贫产业良性发展、工程项目顺利竣工,当看到正安县脱贫摘帽、当地干部群众脸上洋溢的笑容,他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和被需要、被选择的荣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