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明天落下帷幕

2020-08-01 06:59:47 作者: 第二十三届上

由观影而进一步体认影史并重新审视本身,是一种宝贵经验

在今年的观影过程中,我放弃了以往凭借自以为是的热爱而进行的热门选择,所以这次包括费里尼、北野武以及《现代启示录》等大师与修复经典,我都退避三舍,转而主动选择了一些平时比较难以见到的或容易忽视的作品。在经典修复及影史推荐单元,今年观看的两部电影特别有意思,一部是来自剧情片先驱大卫·格里菲斯的《一路向东》(更为人所知的译名是《赖婚》),一部是阿尔弗雷德·雷铎导演的捷克斯洛伐克电影《遥远的旅程》。前者在经典人物与经典影片的意义之外,激发观众对于电影档案保存的思考,后者则在成片70年后,再一次引发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系统反思。

《一路向东》是格里菲斯1920年的作品,比起他在影史上脍炙人口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都要晚,以今天看来非常情节剧的方式讲述美国乡村姑娘安娜被始乱终弃并进而引发一系列苦难的经历。格里菲斯在此片的高潮部分又一次展现了他奠定好莱坞百年来镜头叙事传统的个人风格,以“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平行剪辑呈现冰川流亡的安娜与紧随而来实施救援的爱人在整个生死关头的追逃。这一经典场面也经常被各类学术著作及电影课堂作为例子引用。格里菲斯在世界电影史上的地位无需赘言,值得被提起的是观看此片所引发的另一重思考——在1920年代开幕的当时,是否全美只有格里菲斯一位导演采取这样的方式拍片?当时此类的影片,留存至今可以看得到的有多少?有没有对这个问题的系统性研究?诚然,这些问题也许早已经有答案,但由观影而进一步体认影史并重新审视本身,是一种宝贵经验。同时影片中多处出现来自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关于此片缺失片段说明的字幕卡,作为电影文献资料一并在正片中与某些不成段的静照一起呈现给观众。影史经典单元的影片担当着令观看者在认识电影的同时认识电影史的功能。在此次《一路向东》的展映中,这样的意味相当明显,与4K抢票大热门《现代启示录》以“导演最终剪辑版”面对观众的姿态有点异曲同工,视听盛宴的享受作为卖点,其外是对影片历史版本的重新认识与研究。

1950年的《遥远的旅程》则是在4K修复单元相对不太热门的一部影片,但在捷克电影史上地位重要,导演阿尔弗雷德·雷铎本身就有二战期间的痛苦经验。在这部直接表现二战期间捷克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过程的影片中,以三条线索表现了社会各色人等面对纳粹的步步进逼而逐渐命若浮萍的过程。在剧情片展现微观的人物故事同时,将画面缩放入反复出现的作为大背景的纳粹上台-战争-占领等一系列过程的纪录片片段中,在真实出现的希特勒、戈培尔以及沦陷画面里,被虚构同时也是构成无限逼近真实历史叙事的人物个体被反复激活,成为深印观众脑海的影像记忆。在影片中,除了对各阶层人士的细致描摹之外,更将作为囚犯的犹太人本身受难场景同群像展示紧密结合,主要人物的动作同画面中的次要人物重要性不分伯仲,往往配角的微小动态,更能够揭开这段苦难历史的冰山之角。雷铎在此片中不仅要控诉,更带有极大的悲悯意识,对普通的犹太家庭来说,除了来自外在的几乎不可抗的邪恶力量,是否仍有一些其他因素迫使他们一步步踏入死亡陷阱?片尾重获自由的呼声回荡在空落的集中营,相应的是想象中的鲜活人们,他们曾经一同经历乐与怒,也见证了活的历史,肉体不存,记忆永远留了下来。通过具体场景的非常细致的声音细节,导演也建立了一个某种程度上不可复制的战时生活声音档案,更不用说雨中送别罹难队伍的乐队场景,他们共同构成了一种也许在拍摄当时并没有被意识到的档案实体,并且这种实体被以修复的形式留给后人追念。

电影人步履不停,实现着他们对“人生”本身的认识精进过程

电影的魅力及这种魅力所带来的对观众而言弥足珍贵的微光,固然因新的世界与旧的历史交相辉映而历久弥新。对我个人来说,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期待的影片莫过于进入本届不设评奖的主竞赛单元的日本影片《孩子不想理解》,理由很简单,因为导演名叫冲田修一。

在过往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纪录中,冲田修一在商业电影范畴拍摄的所有作品,一步不落地都曾与观众见面,从《南极料理人》到《横道世之介》,由《啄木鸟和雨》到《有熊谷守一在的地方》,冲田修一不断以低调的荒诞性呈现人世间的种种日常与异常,也在步履不停地实现着作为电影作者对“人生”本身的认识精进过程。

《孩子不想理解》以少女美波在机缘巧合下寻找自己的生父为主线,讲述了她与生父“得而复失”的相处。故事简单、平淡,甚至俗套,反过来说,在这样几乎毫无波澜的叙事中更考验导演功力。冲田修一在此片中流露出对人情的细致体认及生活本身俗常荒诞性的把握,甚至更胜于堪称本世纪最伟大日本电影的《横道世之介》。片中除了“追寻生父”这条主线之外,更有美波与同学昭平的朦胧情感、昭平与因为变性而被赶出家门哥哥的微妙关系、母亲与生父隔空的心灵感应、生父与继父对美波殊途同归的爱,甚至连美波与昭平之间的情愫生发,都可以在母亲同生父的关系中找到影子。《孩子不想理解》的剧本中充满了乍看散乱,实则多重呼应共鸣的人物关系构作,令前半段节奏显得拖沓的影片在后半段奇迹般春风回梦,令观众恍如醍醐灌顶。在表现小孩与父母辈的信息不对等与情感误解同时,也同时触及了日本“泡沫时代”成长起来的中年一代的“失语”。误解与打破误解的行动不断进行,在父女相处过程中,丰川悦司饰演的父亲与上白石萌歌饰演的女儿反复在双方暌违十数年的情况下打破僵局。真正的破冰却发生在最后美波对昭平的表白,这位形象健康可爱的游泳女孩一紧张就会忍不住笑个不停,恰如影片中反复出现的人际误解,当她终于在昭平帮助下顺利表白并得到肯定回馈,片中人物间的所有无形藩篱也即时宣告消解。美波热爱的似乎名叫《魔法少女水泥匠》的动画片里,身为水泥的父亲与形态随时溶解的儿子的纠结关系,经由魔法得到开解,这是冲田修一式特有的解决方法,人生的事,本来并没有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