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罗昕
“我这辈子能在玫瑰园里做园丁,已是不能想象的幸运了。不需要讲磕磕巴巴的德文,不需要看奥地利人冰凉的脸色,就能与世界上这样美好的物品相处,服侍它们,陪它们开放,陪它们冬眠,它们教会我忍耐,冬天看上去什么都没有,但春天花朵都会开的。我在这园子里学到的,就是每年月季都会开的。这是非常简单的事实。每年四月,月季开始发动的时候,满园子里都是荷尔蒙流动的气息,爱将要降临的气息。”——陈丹燕《白雪公主的简历》
作家陈丹燕的最新小说《白雪公主的简历》动笔于2017年。当时的她写到了园丁,写到了春天,写到了月季,却做梦也没想到会在若干年后成为了上海辰山植物园里的“园丁”。
今年5月31日,陈丹燕被聘任为辰山植物园的“文化园长”,这是辰山植物园在聘请园林界“大咖”与热心市民担任“市民院长”后首次聘请“文化园长”。几乎同时地,她的长篇小说《白雪公主的简历》也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小说里的第三个故事正好有关月季,有关爱情、衰老和青春。
在月季园中的陈丹燕。丁晓文 图
“其实无论植物还是文学,都需要人们静下心,阅读它,亲近它。当人们沉浸其中,能感受到这些美好和自己的生命发生着刻骨铭心的关联。在植物世界里,在文学世界里,我们越变越好。”近日,陈丹燕就“文化园长”与长篇新作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
陈丹燕最新长篇小说《白雪公主的简历》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新近出版
在书里,每个人能打开不同的理解
《白雪公主的简历》共分为“悬丝”“镜子”和“蛇果”三个部分,分别带出了以本、张洁、梅为主角的三段中年人的故事:本是一个木偶博物馆的管理员,他每天擦洗检查博物馆里展示的陈旧木偶,并且也沉迷在木偶故事当中;张洁的故事发生在陈丹燕最为熟悉的上海,讲述的是人生中突如其来的疾病和死亡到来的时候,两代人的故事,女性的故事,友谊的故事;而第三个故事通过梅与情人伯恩海德若即若离的情感关系徐徐展开。
让小说颇值得玩味的是,这些枝蔓开的细节和人物不仅通过文字叙述来呈现,而且还通过真实的图片场景加以展开的。在第三个故事里,陈丹燕放入了大量自己早年在植物园里拍到的月季照片,有“朱丽叶”“文艺复兴”“诗人的妻子”“纪念普鲁斯特”……它们沉甸甸地,色彩明艳,花瓣卷曲。
月季“诗人的妻子” 陈丹燕 图
月季“朱丽叶”。陈丹燕 图
月季“纪念普鲁斯特”陈丹燕 图
月季“文艺复兴” 陈丹燕 图
“朱丽叶是精心嫁接过的月季,这样惊人的美。她是莎士比亚的姑娘,意大利的姑娘,有个爱情的阳台的姑娘,为爱死去的姑娘,有人肯追随她的死一起去死的姑娘。就是这样让全世界难忘的姑娘,配上这朵月季,也让我心里一跳,因为它盛放时,有令人不能承受的美。这样的美,也只有朱丽叶这样的莎士比亚姑娘才担当得起。”在这样虚构书写与真实图景的碰撞交融中,故事的另一个空间出现了。
“这是一本需要读者的生活阅历参与才能打开下一个盒盖的故事集,每个人经历不同,在这里理解的世界也不会相同。”陈丹燕说。
有趣的是,这本小说的腰封还藏有一处“彩蛋”——打开后会出现一个素描木偶,暗合着中国盒子式的小说结构。当读者打开一个盖着的盒子,试图发现什么,却只看到了另一个小了一号的盖着的盒子。盒子一个套着一个,长得都一样,可盒里的秘密却因此变得更扑朔迷离。“对生活有了经验,你会发现中国盒子式的追问即是秘密,也是疑问,还是答案,更是象征。”
打开小说后会出现一个素描木偶,暗合着中国盒子式的小说结构。
在花里,每个人能找到不同的回忆
奇妙的是,“每个人经历不同,理解的世界也不会相同”这句话,放在植物世界里也是完全适用的。
因为突然的疫情,陈丹燕维持了30年之久的全球旅行不得不在今年“停下脚步”。在她深陷焦虑时,植物园向她敞开了怀抱。这里空气清新,满目绿意,一草一木都在肆意生长,仿佛世界一如从前。
尤其从4月开始,她最喜爱的月季渐渐开放了。她俯身一一翻看那些挂在枝条上的月季“名牌”,在心里默念着它们好听的名字,那些回忆也如近岸的浪潮,猝不及防,拍打而来。
月季“茶花女”陈丹燕 图
比如,看着娇艳明媚的“蝴蝶夫人”,她想起了自己在1990年4月的第一次异国旅行,想起长崎异人码头和那个谨小慎微的日本式郁金香花坛,那是晴朗的一天;
看着绯色的“冬宫”,她脑海中浮现了她和丈夫在1993年10月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之行,那时的圣彼得堡已经初雪,极为寒冷,她看到了满坑满谷的世界名画,但俄罗斯自己的杰出画家康定斯基的作品却只挂在走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