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湖的“姐妹之争”

2020-08-03 19:13:48 作者: 莫愁湖的“姐

南京莫愁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由于作者梁武帝的地位和名气,要远远高于臧质,结果“翻唱”压倒了“原唱”,南京莫愁也凭着“代言人”的巨大光环,产生了震撼的“广告效果”,一炮而红。

从此,莫愁给后人留下了初步印象:籍贯在南京。

二、英雄助力

南京莫愁传说虽然源于六朝,但六朝时并没有莫愁湖。

那时长江沿南京城西侧流过,也就是说,现在的外秦淮河以西都是长江,莫愁湖还在江水“肚子”里没有出世。隋唐以后,长江改道,渐渐向西北移去,留下一系列沼泽、池塘与湖泊,莫愁湖就是其中最大的“女儿”。到了南唐时期,因为依傍石头城,所以称石城湖。

北宋有一本记述宋朝疆域版图的书叫做《太平寰宇记》,里面有一句话:“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意思是:三山门(即现在水西门)外,有个卢家的歌妓莫愁住在这里,所以叫莫愁湖。目前多数专家认为此史料有误。因此,在宋朝,石城湖还没有正式改名为莫愁湖。

一直到明朝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正德江宁县志》出现莫愁湖的条目,闻名遐迩的“莫愁湖”才娉娉袅袅地出现在世人眼中,“石城湖”填在了“曾用名”一栏。

莫愁湖在明朝渐渐名扬天下,还与一个名将的“助攻”有关,那就是徐达。

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筑楼湖上,常常把开国功臣徐达喊过来到楼上下围棋。徐达棋高一着,但不敢轻易赢棋。朱元璋不满,让徐达拿出真本事。于是,一局棋从早晨下到午后,太祖自以为胜券在握,徐达却说:请皇上纵观全局。朱元璋仔细一看,原来棋子巧布成了“万岁”二字。至此朱元璋始服徐达棋艺,乘兴将此楼连同这一片湖水赐给徐达。

这仅仅是供人一笑的传说。从棋理来讲,再高明的棋手也不可能在硝烟四起的棋盘上毫无痕迹地摆出“万岁”两个字。

莫愁湖成私家园林后,徐达后人开始大规模兴建景点,湖中多植荷花,轻风吹过,香闻几里。湖中有亭有舟,笙箫声起,长裙飘动。

莫愁湖从此不仅有了窈窕佳人身影,还多了沙场驰骋气势,所以后人为莫愁湖题写对联时,主题多是英雄、美女。

如清彭玉麟题:“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

挂在胜棋楼的对联,是清张兆鹿题写的,为:“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秤。”

英雄美女,让南京莫愁湖更蒙上传奇色彩,增添无穷的遐想,为“莫愁在南京”推波助澜。

三、文人助力

南京莫愁湖引无数才子折腰,有趣的是,文人最初“出手”是因为一个小小的细节误会,似乎无关紧重,没想到产生了“蝴蝶效应”,最终刮起一场飓风。

这个细节就是传说中出现的“石城”。

钟祥石城,最初是三国时期吴国修建的一个军事堡垒,后来西晋都督羊祜因山增筑、垒石为城,改名为石城戍。

《莫愁乐》中“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莫愁住在石城西边,在湖上划着双桨。

非常凑巧的是,南京有石头山,三国时吴国依山为城,叫做石头城,简称为“石城”。

北宋晚期,周邦彦作了一首词《西河·金陵怀古》,其中有“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周邦彦在金陵怀古,其中“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是化用了刘禹锡的诗《石头城》,前面“莫愁艇子曾系”,是化用了《莫愁乐》。

周邦彦把两个“石城”搞混淆了,把莫愁女的“家”直接从钟祥搬到了南京的石城之下。

周邦彦在文坛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呢?王国维晚年评价他为“词中老杜”,就是说,他在词坛的地位就相当于诗中的杜甫。

文学巨匠不小心犯了个错误,后来文人纷纷跟风,潜移默化,莫愁女渐渐定格在了南京。

明清之后,一个个才子为莫愁湖“站台助威”。

《桃花扇》中,开篇就写侯方域住在莫愁湖畔,第一支曲子就写到莫愁湖:“孙楚楼边,莫愁湖上,又添几许垂杨。偏是江山胜处,酒卖斜阳,勾引游人醉赏,学金粉南朝模样。”极为优美。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相传曾住莫愁湖边,《湖上》诗中有“愁心与春水,流满莫愁湖”,表现反清失败后的苦痛。

“扬州八怪”的代表郑板桥赋诗:“江山名湖号莫愁,纳凉先报楚江秋。……遥怜新月黄昏后,团扇佳人正倚楼。”

他还写一首词《念奴娇·莫愁湖》,有:“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这成了莫愁湖如今最有名的广告词。

桐城派领袖姚鼐《莫愁湖歌》有句:“当轩俯仰人间世,莫愁尚得留名字。座上山川处处奇,胸中今古时时至。”在莫愁湖观奇景,江山尽入眼底,兴亡之感涌上心头。

鲁迅也曾留下“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杳不见,归忆江天发浩歌”的感慨。

1964年,郭沫若游览莫愁湖,题写:“古有女儿莫愁,莫愁那得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谁向苦难低头。”

一篇篇文才飞扬的诗词,不仅为南京莫愁湖精心妆扮,让她变得千娇百媚、仪态万方、顾盼流转,也为南京莫愁湖投了重要的一票又一票,“莫愁在南京”终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