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君主,身边如果能有一两个优秀的军师,那么也就不愁不能谋大事了。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身边就是有着如诸葛亮、庞统一般的神人相助,才得以立足一方天地。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不用多做介绍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其实在行军打仗方面,庞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庞统年少时就喜欢结交各方名人,对于这些人才的评价都能直扣人心,因此他天生就有着过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后来他与诸葛亮一同被拜为军师中郎将。
在刘备的发展道路上,数荆州与益州是最至关重要的。在得到了荆州以后,关羽就被留下镇守此地,刘备则带着庞统等人受刘璋之邀入川。此次入川,是刘璋想借着刘备之手来攻打张鲁,在入川以前,刘璋的手下多次向刘备提出巧取益州的计谋,不过却都被婉拒了。刚一进入益州,刘备前往边界与张鲁对峙了。
最初之际,两人的合作并无波折出现,但是随着战事逐渐趋于平静,刘璋就也逐渐表现出了小气之心,完全地表现在了粮草供应上,使得刘备军队出现了粮草短缺的问题。但是当时,刘备已留在这里一年多时间了,于是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回荆州,二是取益州。
就在这万分纠结之时,庞统向其提供了三个谋略,后来也将此三策成为“上中下三策”。这上策乃是立刻从军中选出精兵良马,连夜向成都发动袭击,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这样势必能够取得益州;这中策就是现将阻挡在眼前的将领杨怀等人击杀,然后再向成都出发;这下策就是先回荆州休养生息,经过良好的休整和计划再见机行事。
由于粮草已经成为了大问题,所以现在已经是处于间不容发的时刻了,因此刘备必须马上从庞统的这三个建议中做出抉择,如果再有所拖延,甚至可能所有士兵都会葬身于此。许多人都认为,在这次抉择中,刘备没有再因为仁义之心而放弃益州,所有应该会选择简单有效的上策,但是他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中策。
他的这次抉择其实也很好地体现了他聪明。先来说说下策,尽管要先回荆州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不过,在经过整顿休养以后,刘璋也不是傻子,必然也已经加强防御了。
而且,时局十分动荡,攻占的每一个城池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可以的话,能够在短时间内解决是最好不要拖到长时间去解决的。当时的刘备,只是占有荆州五郡,并且居于中心地带,如果不马上向外扩展地盘,那么就可能直接被周围的曹操、孙权等人包夹而亡。
再者,当时凉州基本已经是曹操的囊中之物,因此曹操很有可能已经将下一个目标投向了益州,如果此时刘备先回荆州,那么也许还不等他休整完毕,刘璋就已经降了曹操。
再说上策,也是存在着十分大的风险的。刘璋已经在益州根深蒂固,但当时的刘备还未成长起来,即使是想要偷袭,也不会那么容易就能够取得成功的。并且当时的刘备就身处益州,想要挑选出精兵人多眼杂也就免不了可能会走漏风声。
再者,益州的中心成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城市,只要刘璋坚守住,双方势必要开战一场持久消耗战,那么粮草本就已经成为问题的刘备大军,是不可能能够在这场消耗战中取得胜利的,甚至会有全军覆没的风险。
如此看来,也就只有中策是最佳之策了。刘备先斩杀了阻挡其夺益州的将领杨怀、高沛,然后就直奔成都。在这场战役中,庞统却在雒城阵亡了。而且刘璋直到最后都在负隅顽抗,因此刘备总共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彻底将益州拿下。在夺取西川以后,刘备还是非常感谢当年庞统所献上的计策的,于是就追封他为关内侯,谥号靖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