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举答客问22:你为什么提出“以礼辅仁”?

2020-08-04 09:36:43 作者: 王万举答客问

王万举答客问22:你为什么提出“以礼辅仁”?

王万举,著名学者、一级作家,“文化创意学”系列学科的创立人(以下简称:王)

郝小学,全国新媒体联盟主席(以下简称:郝)

郝:王先生,记得你在讲儒学时提出过“以礼辅仁”,查遍《论语》也没有发现这个提法。

王:孔儒确实没有这个提法,只有“以友辅仁”的提法,这是我自己“造”的。

郝:那也应该是“有所本”吧?

王:有所本。《论语》中有曾子的话:“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友辅仁,就是通过朋友来帮助仁德的成长。曾子讲得温和,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扯扯衣袖”。曾子那个时候管用,今天则不够给力。当然,“仁”和“礼”都是个比方,要填充进今天的内容。仁,指的是精神文明、道德修养,礼,指的是制度、法规以及各种教育、感化手段。“以礼辅仁”,说的是通过制度和法规的制约,通过各种教育、感化方式,使社会成员不断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郝:你的观点从历史逻辑上讲和“以友辅仁”是一致的。

王:但在孔、孟,仁和礼的关系确有先验论的一面,例如孔子“绘事后素”就体现着“仁内礼外”“仁先礼后”的意思,孟子则有性善论。到荀子才产生了礼用于“饰欢”“饰哀”的提法。历史唯物论认为“仁”作为内在心理,是历史、实践的产物,而外在的典章制度则对人的心理、精神,有规范和塑造的作用。

郝:王先生,记得你是在一首诗中提到“以礼辅仁”的。你那首诗说,“……以礼辅仁,拍蝇伏虎。再鸣镝,三击鼓,看黎民命笔,绘事后素……”。在这里,你把“绘事后素”改造了。

王:是的。你说得很对!

郝:看来,你的新提法不是你常常批评的“意识形态泡沫”,哈哈!

王:我认为不但不是泡沫,反而是必要的和及时的。

郝:可否说这是你所说的”将儒学引入生活”的一个实例?

王:是的。

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