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体育总局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的全民健身网络热度调查中,国家体育总局7月6日印发关于《科学有序恢复体育赛事和活动推动体育行业复工复产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受到广泛关注。《工作方案》相关内容7月9日下午迅速发酵,24小时内达到峰值,形成今年以来继“居家健身”后的第二个现象级体育话题。舆论高度认可《工作方案》的相关内容和对体育行业复工复产的推动作用,并聚焦于“除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等重要赛事外,今年内原则上不举办其他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活动”的表述。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运行产生严重冲击,体育产业受损程度与文化、旅游产业相当,属最严重的行业,其中竞赛表演业和全民健身类活动几乎归零,反映的产业痛点也最为强烈。5月至6月,社交媒体的互动内容中,各类经营主体悲观情绪蔓延。从投资层面看,大多数健身房、游泳馆等属于重资产配置企业,多采用租赁形式运营,疫情之下,资源无法有效盘活,多数体育企业经营者陷入困境。而轻资产运营的赛事和活动运营公司较为活跃,主动创新组织和经营方式,采取线上赛事和活动等形式求生存、保发展。各级各地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亦多维度助力体育产业疫中避险及疫后重振,最早出台政策对体育企业进行帮扶的省市包括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
舆论总体对《工作方案》的内容、方向持肯定态度,消极占比仅5.9%。舆论普遍认为,由于我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仍然较大,体育行业何时彻底复工将取决于全球疫情的控制,也取决于世界体育经济形势、全球体育治理新格局以及中外体育交往互动的新状况。
对《工作方案》反应最为敏感的是体育产业从业人员和投资商,认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之下,“等待”已不再是第一选项,转危为机方法论大行其道,但只有KEEP、咕咚、悦跑圈等个别线上体育社交平台营收保持增长。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新冠肺炎疫情使竞赛表演、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体育用品等业态受到冲击,已造成产业链之间的震荡,引发体育产业内在结构上的变化,行业将在2021年和2022年重新洗牌,基于群众性体育活动趋于碎片性、便利化之上的创新型商业运营,将是争夺的焦点。
下半年各类赛事进入筹备期,各地政府、赛事运营公司、参赛者和赞助商对复工复产的诉求日益强烈,如何不断优化措施,既精准防疫又最大限度复工复产形成焦点议题,与此直接相关的网络声量逐渐走强。尤其是各运动项目既定国际性比赛和马拉松赛事能否正常举行,是业内最大困扰。在此背景下,“除北京冬奥会测试赛等重要赛事外,今年内原则上不举办其他国际性体育赛事和活动”的表述,成为舆论爆点。93.4%的主流媒体和网络媒体以此作为报道标题。从网络舆论反馈来看,今年原则上不举办国际性比赛的决定,获得了73.4%的支持率。
网民总体认为,不举办国际性赛事,是阻断输入性风险的唯一有效手段,此举虽然会严重影响体育产业复工复产,造成相关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持续经营困难,但从国家防疫抗疫大局来看是必要的。
鉴于此,调查建议,应尽快完善以《工作方案》为指导的配套衔接政策。一方面,各省级体育行政部门需根据本地实际,同步更新此前公布的相关政策,另一方面需责成各国家级运动项目协会,尽快根据本项目特点,出台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赛事活动举办技术规范,因项目特点施策,并根据项目特点对《工作方案》中的“小型分散”等表述给予量化解释。
来源: 中国体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