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人努力到全家坚持 这份“5元餐”7年未涨价

2020-09-03 09:37:17 作者: 从一人努力到

一荤一素一汤,7年来从未涨价,始终定价5元。这份特别的“爱心餐”姓顾名仲珍,从一个人努力到全家人的坚持,这份浸润着顾家爱心的“5元餐”只有在松江石湖荡镇洙桥村才能找到。

来到松江区石湖荡镇洙桥村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68岁的顾仲珍是这里的负责人,正是她在2014年开创了“5元爱心餐”——包含一荤一素一汤。七年来,人工、食材水涨船高,但“爱心餐”从未涨过价。为了维持经营,顾仲珍甚至将自己经营小五金厂的收入拿来补贴,最多一年补贴了10多万元。

“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哪天做不动了,两个儿子来接班。”顾家人的共识已然达成。儿子清晨5点就去买菜

还未到饭点,洙桥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餐厅里便坐满了老人,大家有说有笑,耐心地等待顾仲珍为他们准备的爱心餐。

隔壁的厨房内众人分工协作:二儿子吴峰掌勺、二儿媳夏红英打下手,顾仲珍将刚刚做完的菜装进餐盒,她小心翼翼地接过装有小炒肉的大餐盘,用勺子一块一块地装进餐盒,“如果是大肉的话,一人一大块。小炒肉的话,基本上一份5-6块。”顾仲珍说。

打完饭菜,吴峰将餐盒分批装入助老送餐车的“后备厢”,开始挨家挨户送起了餐。吴峰说,堂食的人数和送餐的人数各一半,但送餐的会先送,因为怕菜受凉。

除了送餐,吴峰还负责每天买菜。清晨5点,当大部分人还在睡梦中时,吴峰已经驱车来到离家20多公里以外的批发市场买菜。吴峰今年43岁,中等个子,黑黑的皮肤,看上去很干练。自母亲开设餐厅以来,吴峰便全身心投入到“爱心餐”事业中,“母亲一个人太辛苦了,作为儿子肯定要帮帮她。”吴峰笑着说,“原来我开出租车的,后来回来专心做这个。”他这一帮,就是七年。买了七年的菜,他找到了“窍门”:固定在一家买,这样服务比较好,“比如今天老人们吃小炒肉,相熟的摊主会帮我把肉剁好,这样可以省下不少时间。”吴峰说。有时一年要贴钱10万元

是什么让顾仲珍结缘“爱心餐”?原来,洙桥村老龄化程度较高,村里80岁以上老人有100多位。其中,老伴过世、孩子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居多。

起初,顾仲珍在村里经营着一间小五金厂,她时常会到一些困难老人家中帮忙打扫、配药、送餐,一做就是好几年。2014年的一天,顾仲珍突发奇想,把老年人们集中起来,给他们做饭。随后,在松江石湖荡镇和洙桥村居委会的帮助下,将村里原先大队所在地用作洙桥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顾仲珍来做负责人。

在顾仲珍看来,老人到了这个年纪,难免孤独。自己花点心思与精力为他们做点事,收获的是老人发自内心的高兴与感激。这,比什么都强。有时候,身体吃不消,她也从不言语。

说起这些,一旁的二媳妇夏红英眼眶红了,“妈妈一天到头就担心老人们吃得怎样,自己生病了还要撑着。”

对于食堂的运作,夏红英最为了解。每天早上,夏红英送完孩子后,便来到餐厅忙前忙后。她说,在知道老公也帮着母亲做“爱心餐”后,她犹豫过一段时间,“毕竟孩子还小,需要人照顾”。但没过多久,她便下定决心,辞掉工作,跟着全家一道撑姆妈。

头两年做下来,高强度的工作、每年还要自掏腰包补偿10多万元,一度让夏红英打了退堂鼓,但看着不叫苦不叫累始终乐呵呵的母亲,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顾仲珍的大儿子、大儿媳也不例外地参与到“爱心餐”中。顾仲珍的丈夫也没闲着,偶尔也会过一把“大厨”瘾,还会帮忙打理杂务。

在她看来,能坚持那么多年,靠的是“三个心”:爱心、耐心、决心。没有一颗照顾老年人的爱心,不可能会有 “5元爱心餐” 的诞生;哪怕每年补贴10万元,都要坚决开下去,靠的正是耐心;全家人团结一心支撑她,则是一家人的决心。

除夕还送老人8道大菜

有人会问,做一天“5元爱心餐”的成本要多少?吴峰算了一笔账——按照昨天购入16斤猪肉384元来算,折合24元一斤,要供中午50客餐、晚上40客餐,只能收回450元,这还不算蔬菜、大米、油盐酱醋等开支。

全家人为了将爱心餐维持下去,想尽一切方法。早些年,顾仲珍的小五金厂还能补贴一下,但近两年来接到的订单并不多。好在,机灵的吴峰在村里包下了几块地,种起了蔬菜和水稻,不仅为爱心餐提供了新鲜的大米和蔬菜,一定程度上还缓解了开支。

更令人感动的是,每到过年,顾仲珍总变着法子让村上老人“开心一把”。大年夜,顾仲珍带上亲手做的糯米糕、毛巾和热手袋等礼品送给老人。此外,过年当月的餐食费会退回给老人,“就当给他们的压岁钱”。顾仲珍笑着说。吃年夜饭时,她还会准备牛肉、虾仁、红烧肉等8道大菜挨家送去。

“很多老人一个人过年,太孤独了,希望他们也能感受一下过年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