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与道 | 乐祥海:感恩造物主 用画笔表达志趣

2020-09-04 03:31:40 作者: 技与道 |

2018年,北京画院启动了“技与道”视频项目,和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共同合作对北京画院的画家的创作理念进行梳理,对画家进行了采访和拍摄,旨在为画家记录在一定时期内的艺术创作、教学传承与学术思考,希望以画家个体为单元线索展现北京画院的创作与教学风貌,以促进美术界与社会各界加强对北京画院画家群体的了解。2020年,我们继续以“技与道”为主题,推出系列专题片。

乐祥海

在进入北京画院之前,乐祥海从事过很多职业,他学过设计、画过漫画、办过杂志,并且每个行业都做得风生水起。但他对画画一直有一种至诚的热爱。

在画画之余,乐祥海对中国画创作及传统有着深刻的研究,他认为中国画最核心、最根本的是笔墨,如果离开了笔墨,中国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对于笔墨的看重亦直接影响了乐祥海的创作。早年他的创作以人物画为主,近几年开始选择用桃花诠释自己的情感,今年开始画山水画。“我动笔画山水的原因和花鸟画一样,也是因为我还是想,在笔墨上体验一下山水。”

关于技与道,乐祥海尤其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同时这个技术还不能是描摹他人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启发获得的独特体验。

乐祥海

对话乐祥海

采访者:乐老师能否简单回顾下您个人的艺术成长历程?

乐祥海: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父母都务农,我从小就喜欢写字画画,照着小人书和字帖勾勾画画,大学学的是工艺美术专业,但我还是喜欢绘画创作。

1999年,我在郑州遇到了李世南老师。那时我画画比较放松,尤其喜欢画写意风格,他看到后就建议我沿着这个感觉画下去,跟随李世南老师学习,是我的幸运。

2001年,我在北京创刊了《中国画收藏导报》,随着杂志在全国的影响力逐渐增强,也有了更多机会接触绘画,后来有幸进入北京画院,特别感恩画院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条件。最初进入的是画院研究部,完成了一些研究项目,前几年转成专业画家,当然依然兼着两个部门的工作。这是我近年来的学习工作历程。

《任重道远》 69x45cm 纸本设色 2010年

《临李唐写薇图》 69x48cm 水墨纸本 2011年

《人往高处走》46x34cm 纸本设色 2006年

采访者:您在创作之余还对艺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跟随李先生的学画经历,这对您的艺术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乐祥海:我曾做过平面设计,这虽然和绘画、书法有着紧密联系,但和学院还是有区别。绘画过程中,我一直觉得很快乐,李世南老师对我这种状态也很肯定,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尊重学生本身的性格特质,并鼓励我们把这些特质呈现在作品中,他一直教我们要保持自身。

此外,美术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你的手头功夫一定得过硬,不然什么也表达不出来。艺术学院全方位的培养有其优势,但学生都按一种模式和大纲来培养,这个过程中,很多孩子一些优秀的特质就消失了。对于这些学生,虽然我们不能否定他们绘画能力,但个人面貌却没有太大区别,把一些个性化给抹杀掉了。

而传统的老师带学生的教学模式,强调画家的个性,我们看到传统绘画各有千秋,各有风采,这也是所谓学院和自学的区别。

《山水册》 34x46cm 水墨纸本 2020年

《山水册》 34x46cm 水墨纸本 2020年

《山水册》 34x46cm 水墨纸本 2020年

《山水册》48x36cm 水墨纸本 2020年

采访者:您对黄宾虹和关良有着深刻的研究,他们的笔墨和用笔对您的创作有着怎样的影响?

乐祥海:在传统当中我下力气下的最大的就是两位画家,一个是黄宾虹,一个是关良。我最初喜欢关良,是因为读中专时,我一直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漫画,特别喜欢关良的那种夸张、变形,从他身上能找到很多中国画的影子。

随着对传统的认知越发深入,我发现他对人物画笔墨的解放作出了很大成就,但对关良笔墨产生影响的恰是黄宾虹, 他从黄宾虹身上学到了非常多。

了解了这些渊源后,我就追到了黄宾虹;研究黄宾虹,绕不开中国画的笔墨。从中国画的发展历程来看,文人画出现以后,我们的笔墨已经发展到新的台阶,中国画的表现拓宽了视野。例如唐宋时期的绘画,比较工细,强调绘画能力。宋、元之后,随着以诗入画,文人在中国画的表达上就更自由。元代以后,笔墨和个性表达比较突出的艺术大家出现了很多。

至于黄宾虹,我觉得他把笔墨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吴冠中和张仃曾有过笔墨之争,在吴先生看来,他把笔墨当成材料来看待,就是一种工具,一种形式。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