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上线“文明码”引争议,讲不讲文明要靠积分说了算?

2020-09-08 14:01:38 作者: 苏州上线“文

近日,江苏省苏州市在“苏城码”(2.0版本)上推出了“文明码”,并称之为全国首创,引发外界热议。

文明码的界面会显示文明交通指数、文明志愿指数及其他文明指数,不同的指数会形成个人的综合得分。有质疑声认为,将“文明”如此量化,以“文明”为由对市民进行约束,是否有过度管理、介入市民私人领域的嫌疑?

对此,苏州市文明办回应:“文明码”正处于测试阶段,它的初衷是倡导文明新风尚,以正向激励为原则,且以市民自愿注册为前提,不存在强制行为。

“文明码”记录移动路线、交通违法等内容

外来人口还设单独积分

苏州的张女士告诉记者,“苏城码”相当于各地都在使用的“健康码”,“文明码”是“苏城码”基础上增加的一个功能:“包含个人信息的动画二维码,里面也有你的路线图,比如说你去过(的地方),都会有显示的,比如说你到银行或者到税务局,人家都要求你出示绿颜色的二维码。”

今年8月末,“苏城码”App升级后嵌入了“文明码”功能。苏州市文明办等官方网站介绍:在全国首创推出“文明码”,通过“一人一码”展示文明积分,推动每位市民真正践行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垃圾分类、文明用餐(推行公筷)等良好习惯。

苏州市民高先生说,自己的页面目前显示“文明码”测试已经结束:“APP打开以后,苏康码下面有一个叫苏城文明码,括号‘测试结束’,点进去以后,你个人的名字还有一些证件的描述,比如说它的核心价值,它的意义,使用范围,使用范围上面写了4条,一是交通违法行为扣减文明交通指数分值。第二条是志愿者注册及参与活动积分的展示。第三条是外来人口积分,住户志愿服务电子凭证。第四条写的是其他功能。”

当地回应:自愿注册,阶段性测试已结束

等以后条件成熟再推行

推行“文明码”,将“文明”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用一些指标来量化,市民、社会舆论有两点疑惑,一是用什么指标来衡量“文明”才能不失公允?第二是“文明”与“不够文明”的结果是什么?苏州市民潘女士表示:“我看也没有具体的哪些跟文明挂钩,目前就看到两条,可能跟我们交通罚款挂钩的,我感觉约束力好像不大,可能跟我们一种积分什么都不影响的,大家为什么要去注册它呢?”

苏州市文明办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文明码”以正向激励为原则,以市民自愿注册为前提,不存在强制行为。此外,“文明码”的得分高低,不与个人信用挂钩,对入学、落户以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均没有影响,也不会作为二次处罚或惩戒的依据,交通违法行为由交警部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来执行。外界之所以对“文明码”有较大的反弹和争议,其实是对这个试行方案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以及担心公权力过度介入私人和道德领域。文明办应该在测试前更多征求各方面意见。

苏州市文明办昨天表示:“苏城文明码”阶段性测试已经结束,苏州市各相关部门正在抓紧修订完善,待今后条件成熟后再推出试行。

文明办:“是我们目前的一个处理的动态,因为我们本身这个测试是阶段性的,本来就是属于一个测试行为,阶段性的测试刚刚完成。”

记者:“后面还会再上线吗?”

文明办:“还在研究过程当中。”

专家:“文明码”恐成“压力码”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专家竹立家认为,“文明码”的争议,实际上给我们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尺度和效度方面提了醒。如果边界处理不当,“文明码”很可能变成“焦虑码”。

竹立家说:“老百姓的反应我是可以理解的,文明码把老百姓的隐私和行为给展示出来,个人的生活的空间几乎就没有了。从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讲,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讲,从给老百姓安全的、稳定的、可预期的生活讲,‘文明码’可以说是对老百姓的生活又增加了一种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说,文明码的推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第一,文明究竟该如何量化?在此过程中,怎么做到公平公正?第二,如何将“文明”落到实处:“文明码背后的数据的提取,是不是建立在这种透明、公平、可预期、精准的基础之上。比如说一个市民,因为做了很多好事,扶老太太过马路,扶摔倒的老爷爷站起来送到医院,如果这些好数据没有提取出来,但是有一次闯红灯,结果却被记录下来了,最后给他做了一个负面的评价,那么也会影响广大市民诚实友善。”

刘俊海表示,文明码还存在一个问题:它的适用的领域、运用的场景,究竟是该强制的还是自愿的?“如果说都是自愿推广的话,那么它就没有强制力。但如果有强制力的话,又回到刚才所说的问题了,你对一个公民个人的这种文明信息、信用信息的提取是不是完整的、准确的、真实的、公平的、合法的、合理的。里面涉及到的核心的设计来看,有一个科学设计、民主决策的问题。”

监制/徐冰 主编/孙雪

总台央广记者/周益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