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的鲁园上河村小区水系环绕,风景优美。2004年开发商在南门附近的水系上搭建了一栋钢架结构玻璃房子,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不久这里改成了会所,2008年开始经营健身和游泳等业务。出人意料的是,这栋玻璃房子竟然是违建。有关部门依法调查处理,充分考虑各方利益,9月14日这栋违建终于开拆了。
现场直击
排查隐患还帮忙“搬家”
9月14日8:30,一声令下,拆违行动开始。砸破玻璃门后,曙光街道综合执法队副队长许健带领执法人员,首先进入地下一层排查隐患。记者跟随进入。
地下一层走廊狭窄,漆黑一片,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下水道返上来的异味。执法人员依靠手电微弱的光线,摸索到了照明开关。他们逐一打开房门,仔细检查房间内的每个角落、每个柜子甚至隔断后面,检查是否隐藏了人员或者危险物品,就连厕所和浴室都不放过。
许健告诉记者,拆违行动最担心的是人员安全。此前他们进行现场勘查时,遭到过健身俱乐部一些人员的阻挠,还有人住在里面。这栋玻璃房子包括地下一层、地上两层,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根据他们的初步判断,地上两层结构相对简单,空间开阔。但地下一层结构复杂,除了泳池之外,还有电闸、机房、泵站等控制系统。
很快,执法队员就遇到了难题——泳池的电源一直没有找到。在一片漆黑中,几位执法队员打着手电,在泳池的墙壁和角落里摸索了很长时间也没发现。而后,专业的电工进入地下室,可还是没能找到。泳池里的水是满的,没有电源就无法启动排水。按要求,违建拆除前必须断水断电。终于,施工人员在小区的另一栋楼里发现了泳池的控制电源。两天后,泳池的水最终被排放干净。
为了尽可能减少拆违对健身房造成的损失,现场工作人员还组成了“搬家队”。记者看到,上百名安保和施工人员在现场忙碌着,他们将所有健身器械、家具陈设逐一拆卸、清点、编号,然后运到专门的地点保存。一台两米多长的跑步机,需要至少6个人才能搬动……哪怕是一盆绿植,也被装车运走。据统计,曙光街道当天出动相关工作人员45人、保安等执勤力量240人、运输车辆10辆;整理建筑物内物品,仅仅健身类器材就有207件,其中包括动感单车21辆、跑步机18台。搬家工作整整持续了一天。
据介绍,由于这栋钢架结构的玻璃房子建在小区的水系里,泳池的墙体紧挨小区水系,水系下就是小区地下车库,为了减少对周围环境和设施的污染和破坏,拆除无法直接使用大型机械,大多依靠人工。拆除工作持续了四天时间,截至记者发稿,拆除仍在进行。
背景追踪
10多年前开发商悄悄建违建
这栋水上的玻璃房子是什么时候盖的?业主对此说法不一。有人说,玻璃房子是2008年和小区三期一起建起来的。也有人说,入住时会所就已经有了。
刚开始,大家认为会所是为全体业主服务的,提升了居住品质,所以都没有意见。但自从会所引入健身房后,问题就慢慢显现出来了。地下一层是泳池,夏季天气闷热时,由于泳池换气换水时释放氯气等,混合成一股难闻的异味,居民不堪其扰,开始不断投诉。
据了解,2018年,海淀区卫计委就曾检查过该健身房,发现其从事公共场所经营活动却未取得卫生许可证,针对其违法行为,予以警告和处罚。2019年5月,因曾受过卫生行政部门处罚后仍然擅自营业,该健身房再次受到行政处罚。
2019年,曙光街道接到投诉以后,综合行政执法队多次约谈该小区开发商。据开发商一位负责人介绍,会所现有房屋于2004年至2005年间建设,2008年,引入专业的公司提供健身、游泳等服务。为了扩大经营范围,该健身房不仅为业主提供服务,也将健身游泳卡售卖给小区外的居民。
经过进一步调查,有关部门发现该栋建筑竟然没有经过规划审批,确定其为违建。2019年12月9日,海淀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做出《限期拆除决定书》。今年8月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做出《责成强制拆除决定书》。
业主关心
拆违后空地建运动场还是绿地
在确定为拆违之前,业主们曾热烈讨论过这栋会所的去留问题。2019年5月,在社区合伙人会议上,意见分歧很大,有的业主代表建议,在现有经营状态下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内业主使用需求,使业主享受健身、游泳优惠价格;有人建议,清退现有商户,把建筑用作社区便民服务站点,增加社区养老等活动场所;还有人认为,如查实该健身房使用房屋属违法建设,就应依法拆除并恢复绿化功能。当时由于诉求不一,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2019年11月12日规划审批部门确定:上河村内健身房所使用房屋未取得相应规划许可。业主们刚得知这一消息时,心情也十分复杂。“不过上河村大部分业主都很有大局意识和法律意识,”社区书记王颖梅告诉记者,通过各方沟通,最终业主们表示支持拆除违建会所的决定。
记者在拆违现场见到一些围观的居民。居住在3号楼的居民说,他们楼距离会所最近,直线距离不过一二十米,“最反感的就是游泳池换气换水时大量释放的臭气,担心里面添加的消毒剂影响小区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