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原非: 情系乡村这片热土
作者|苏小蒙
作家原非近照
之一丨生正逢时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文学的黄金时期。在我们郑州文坛上,原非就是在那个时候以异军突起之势一鸣惊人的。
原非本名孙志中,以“原非”这个笔名行世。1945年出生于我们郑州周边巩义市鲁庄镇东侯村一个普普通通农民的家里。用他的话说,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从小到大就生活在这里,所以,他骨子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众所周知,读书改变命运。但是,上世纪60年代初他正上初中时,因所谓的“自然灾害”,学校停办,他不得不辍学回到家里。十三四岁还是孩子的他,不得不和大人一样,每天起早贪黑地干起农活。一年四季,不仅要忙地里的庄稼,还要毫无条件地参加集体的义务劳动,起石头、修水利、担土方、平整土地……那时生产力极端落后,根本没有什么机械化可言,全靠手拉肩扛,其劳动强度可想而知。
为了生计,他干过副业一一磨过豆腐、编过罗筐,离乡背井到新疆当过“盲流”……后来渐渐长大了,还当起了生产队长。由于他踏实、肯干,处处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引起了领导的重视……被选拔到镇上的种子站上班。但是,这份工作并未改变他本身的农民身份,他没有工资,仍像当农民时那样照拿工分。
工分、工分,农民的命根。当时农村一个壮劳力一天满打满算下来,不过只值一两毛钱而已。
相对城镇而言,那时乡村的贫穷落后、农民生活的艰难困苦是勿庸置疑的。
作为一个回乡知识青年,用原非后来的话说,“这些苦、这些累我都认了。且不说普天下有那么多农民,人家能过这样的日子,我为什么不能?关键是那时的乡村文化生活非常贫乏,别说看电影看戏,即使找本书看就十分不易”。为此,他背着家人常常偷偷卖掉一些全家赖以生存的那点儿口粮,换一点儿钱订阅几份报刋;每逢下雨不出工,他都要顶风冒雨步行十几里去县城图书馆借书……
原非说,这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为他后来能够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意料不到的基础。
真正让他提起笔来从事文学创作,应该是在“文化大革-命”时。当时,由于所有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都被冠以“封、资、修”而烧掉的烧掉、封存的封存……取而代之的大都是带有强烈意识形态的作品。如“高、大、全”“英雄无缺点”“好人坏人仅仅依据阶级出身来判断”等等,这种浮夸和粉饰的文风,形成了简单化、脸谱化、概念化……原非说,他那时读了一些有关表现乡村和农民的作品,感到极不真实,与客观的乡村和农民大相径庭……
为什么不能真实地反映我们乡村和我们农民呢?
位卑未敢忘国忧。就在原非为此苦闷、犹疑、徘徊、仿徨之际,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结束了所谓的“文化大革-命”,我国文坛犹如枯木逢春,呈现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也许长期的乡村生活和农业劳动给原非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使他心中萌发了一种表达的欲望,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创作上的冲动, “是经验也好,还是教训也罢,如果我们这代人不把我们的经历变成后人的财富,那么我们就对不起这个时代。”
他想把他所了解、所知道的乡村、农民的生存、生活真实写出来。
这些,对于仅上过一两年初中文化的他来说,又谈何容易?
原非说,他并沒有想到日后要当一个什么作家,当初只是心中有话想说而已。因此,他就利用工余时间,尝试着把自己几十年来所熟悉的乡村和农民中的人和事,囊括、浓缩到自己的笔下,力求写出乡村和农民真实的思想矛盾、心理状态、精神面貌以及他们的欢乐与忧愁、希望与信念……展示过去、现在农民命运的多灾多难且又多姿多彩的生活……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当原非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他的处女作一一中篇小说《曹书记买马》投寄给我国大型文学期刋《十月》,没想到竟然发表了……这一下极大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一发而不可收拾,又接二连三地写出并发表了《雾气消散的日子》《掉裤子韩宝儿》《洛水流》《蓦然回首》《明天,七爷回家》《老树》《久远的茶庵》等中短篇小说,并有一部长篇小说《野唱》出版,在我们郑州、河南乃至全国文坛上引起轰动……据说,他的好几部作品,都被一些电影制片厂相中。其中《老树》,北京电影制片厂已经组成拍摄班子,但由于某种客观原因,最终未能搬上银幕,现在让我们这些文朋诗友提起来,还替他耿耿于怀遗憾不止呢。
由于原非在文学创作上取得的突出成绩,不仅成为“文化大革-命”后中国作家协会恢复正常运作较早的一批会员,同时引起了省市文学界的注意。据我所知,当时省文联一一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打算把他提拔过去,没想到我们当地的郑州市文联一一郑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捷先登足,很快帮他解决了当时比较棘手的农转非,破格由普通农民转为国家干部,并于1985年正式调入郑州市文联从事专业创作,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后来又先后出任文学创研室主任、郑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原非常说,他“生正逢时”。
想想,这句话说得不是没有道理。改革开放,给我们每个人都创造了施展自己才能和抱负的广阔天地,是龙,你就飞;是凤,你就舞!
原非何尝不是如此!
原非的《原非小说选》上下卷
原非新作长篇小说《天堂谣》上下卷
之二丨乡村情结
我与原非,就是从这之后认识的。
那是1988年。由郑州市总工会主办的《郑州工人报》创刋,我在那里负责副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