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以历史高度,读开发商的“3条红线”

2020-08-30 18:43:32 作者: 假装以历史高

有些事经历过了,才知道是百年不遇;有些年头走完回头看,才知道叫历史转折期。

观念研究院的一贯定位,是研究行业里的微观世界;宏观的基本不碰,但是开发商的“三条红线”这件事,是规则的重新设定,所以激发了表达观念的欲望。如有缪判,请保持微笑。

1.

限购开发商的政策

三条红线的具体内容,前几天很多文章写过,可以自行百度,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试点房企被分为“红、橙、黄、绿”四个档,后果是啥呢,就是不能增加有息类负债。当然开发商借钱来不是为了生产:工程是施工方垫资,员工的薪水可以拿跟投金来发。负债,当然是为了投资。

所以三条红线政策,表面上是限贷,实际上是对开发商的限购:不准高负债的购房人买房,和不准高负债的开发商买地,本质相通。

这貌似是第一次对开发商的正面“限购”政策,我个人判断,也是历史转折期的政策。

?

2

对行业游戏规则的精准制导打击

过去15年的地产生产特征,简单归纳一下关键词:大规模、高周转、低利润。游戏规则如此,如果你不跟上,就会被行业淘汰。

这三个关键词背后的母体规则,叫做“高杠杆”。

前些年,水库论坛上那些“刷卡族”,秀的是如何利用1套自有房子,加上多家银行的信用卡,利用杠杆,玩转5套房的故事。他们的算账模型很简单,1100㎡的全款房,压力很小,变成5500㎡的房子,虽然负债很高,但是如果房价上涨1万,我有5套房的就获利500万,而你只有1套房的只能获利100万。后来搞得很多人吃不起饭,被各家银行精准制导打击。

嗯,浓眉大眼的开发商,也是这么玩的。

玩就玩吧,你悄悄发大财就好。但是玩得好的不甘于只赚钱,他还写书,制造了大量的跟进者。现在家家都这么玩。

房地产占GDP比重因此变大,这种模型下,他也小不了;
房地产占财政收入比重大,这种模型下,政府也开心。

但最终,房地产占用社会资金的资源量大,他也小不了啊。

这就让人受不了啦,如果所有的钱,都进入房地产,那其它行业还干什么。你看,中信银行的行长就栽了!


公示中,排第一条的就是“限制、压制制造业贷款”,那么,他鼓励、放纵的贷款行业是什么呢,公告上没说,只说了他“毫无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

“三条红线”,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了精准制导:

想一想,如果“高杠杆”这个母亲病危,那么,大规模、高周转这些孩子还能有奶水喝么?

苦命的孩子死了娘,扔谁家里,都是历史转折期。

?

3

对开发商限购,对行业的影响是什么?

我一直对玩大数据的同学说,不要迷恋数据,没有正确的算法,大数据就是垃圾。就如你收集100万片树叶飘落的数据,未必能得出“万有引力”的结论。

所以,比数据更重要的是模型。模型即算法、规律、定理,如果模型错误,那么得出的正确结论,也是错误的。

就对开发商限购这事,有两种“算法”:

一种算法是供需规律。

买房人需求大,但是许多开发商没法高周转了,拿地减少,则供应量下降,那么房价必涨。

第二种算法,是传导规律

这几年的房价暴涨,并不是供需关系作祟。而是高周转需要土地的开发商太多,导致土地成本暴涨,作为重要的成本上涨传达到二级市场,观望的买房人一看:今年不买房,明年泪两行。于是瞬间产生了很多需求,每年涨幅都超过国家红线的5%

10年前相比,目前的买房人呈现:低龄化、理财化的趋势相当明显,都怕地价继续上涨后,将来的房价受不了,22岁爹妈就掏钱买了;理财化的特点是,地价不断涨,所以房价必涨。

限购开发商之后,土地市场就不会出现50家开发商抢一块地,可能是56家拍一块地,“疯子”的比例大幅度减少,土地的涨幅就不会那么快,房价嘛,可以参考一下我国成品油价和国际原油价的波动关系。

我个人赞同第二种算法,第一种算法,是商学院的逻辑;第二种算法,才是生态链的逻辑。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