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清北博士扎堆街道办是中国城市化的历史选择?

2020-08-30 19:29:29 作者: 为什么说清北


一号旁白:


人尽其才。

清华北大博士能从街道办做起,就很了不起。


近期,一张杭州市余杭区街道办的招聘公示截图火了,原来在这份长长的公示名单上,都是清一色来自清华北大的硕士、博士。


清北的硕博士,在普通人眼中那可是学霸、学神一级的存在,怎么纷纷扎推去了街道办?难道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就业形势如此的严峻了?

当众人惊讶的眼神还没散去,很快一则南京大学副教授、哈佛博士后在深圳街道办已工作两年的消息被挖了出来,公众再一次惊掉了下巴!

北大清华是国内顶尖,哈佛更是世界顶尖,到底是什么让学霸学神们对街道办趋之若鹜?

话题的热度之高,代表了公众对这一问题的叩问之深。

之所以这事会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在于人们普遍存在的两个传统认知:


一是对街道办的印象还停留在那样一个年代——街道办里都是一群戴着红袖箍的大爷大妈,管的都是家长里短的事务;


二是清华北大甚至耶鲁哈佛的高材生,不是出入高档写字楼、谈的大项目就是科技实验、峰会论坛,总之就是高大上、高精尖。

这两种观念印象,前者是落后,后者是想当然、不接地气。


NO.1

just read it.

一号地产

实际上,高学历人才的下沉,是城市化的必然趋势,既是需要,也是双赢。

这次引起热议的杭州、深圳都是一线或者准一线城市,事实上,这种人才下沉现象在北上广深杭宁蓉等城市很常见,一号君所在的公司甚至都够不上500强企业,但同事中就有许多海归硕士、博士,身边的朋友中也有许多复旦交大的硕博远赴成都街道办任职。

首先谈需要,这里又有两方面的需要:一是社会管理职能的需要,二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在城市里的街道办早已不是过去计划经济时代那个“闲散衙门”了,而是囊括了经济、民生、社会治理等经济社会职能,以及组织、宣传、统战等党务工作的一级组织,凡是上一级党委政府所具备的职能,延伸到街道办的一样不落。“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形容的就是街道办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街道办党政职能的专业化、精细化,要求的就是专业人才来承担,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余杭区所招录的硕博人才,大多数集中在工程、法律、新闻、信息技术等专业技能人才方面。这些专业人才到了基层,岗位需求与专业技能相匹配,用得上、使得动。

除了职能管理,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被前所未有的突出,不少城市纷纷提出“最多跑一次”、“数字城市”等理念,比拼的就是城市对经济社会的服务能力,这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软实力。

街道办或乡镇作为政府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服务型政府”的落地,街道办就成了最基础一环。


项目审批、企业融资、产业规划……这些以往高大上的概念词汇,现在与街道办息息相关。


经济发展上街道办要负责辖区内的招商引资、企业落地,更高级一点的还要服务企业项目申报、产业配套、融资上市;民生服务上要做好辖区内的智慧社区、城市建设、教育配套等等,比如深圳南山区的那位哈佛博士后街道办副主任,其所在辖区就有著名的深圳大学城和许多高新技术企业。

这样的街道办,是不是也很高大上呢?实际上街道办已成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最基本的“操盘手”,所以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基层不折不扣的刚需。


NO.2

just read it.

一号地产

其次谈双赢,高素质人才下沉到基层,除满足基层政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职能管理需求之外,对高素质人才本身也是一种历练和成长,基层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对于有志于在体制内发展的年轻人来说,选择街道办作为人生的起点未尝不是好的选择,特别是像杭州、深圳这样的核心城市。

所谓厚积而薄发,核心城市在社会治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平台、机会更多,所得到的能力锻炼、工作水平、视野广度将有很大提高,这是对年轻干部选择基层工作最好的回报,也是在中央、省级机关所得不到的,更何况现在选拔年轻干部的基层经历导向更加明确。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城市间的竞争,对人才争夺更加激烈,各地纷纷降低人才落户门槛,对高素质人才真金白银的“礼遇优待”更是不断加码,显然大家都明白“谁抓住了年轻人,谁就抓住了城市发展的未来”这个道理。

那些选择了街道办的清北硕博们,无论在事业发展还是经济待遇上所能得到的回报,如副处级的副主任岗位和几十万的年薪,和他们在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或者世界500强的同学们相比,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在城市的人才争夺战中用的也是市场化思维,相信这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也会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选择服务基层、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