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8天假期像是一道分隔符,我们走过春生夏长,将要迈入秋收冬藏。2020年是特别的,中秋遇到国庆,家与国撞了个满怀。有人选择回家,和亲朋好友团聚;有人选择出游,途径市井烟火和山川湖海。在央视新闻的国庆特别报道中,有一个小朋友回答记者“像是过年”,一下子说中了很多网友心底的感受。
年初时我们的生活一度因为疫情戛然而止,在大半年的蛰伏后,终于恢复往常热闹和熙攘的模样,而这份平凡恰恰是生命最难能可贵的底色。尽管山河无恙,但是关于忧患和发展的思考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尤其是这一代青年人。
传承是抵御岁月蹉跎的变法
在《我和我的家乡》中,沈腾扮演的“马亮”向妻子坦陈自己下基层的原委:“你知道我是在一个小乡村里长大的,如今很多村子都老了,年轻人都走光了,我能做点什么呢?”于是“马亮”创作稻田画,“黄大宝”发明UFO,“乔树林”卖起沙地苹果,“老范”补上最后一课…… 从“走出去”到“走回来” ,他们都在用各自的方式陪伴家乡的成长。
这些角色不只存在于电影,更源自于真实世界,与我们咫尺之间。“离开家乡之后才会觉得家乡的轮廓更清晰,分量更重。”导演宁浩道出无数城市异乡人的心声。10月1日,一面国旗迎着东海的霞光冉冉升起,女子民兵的飒爽英姿使得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浙江的一座岛屿——温州洞头。
历经60年的风雨飘摇,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集结着老中青三代人的家国情怀,她们的事迹曾在70年代被拍成电影《海霞》。“我是1987年入伍的,那时候是16岁,我的姑姑、阿姨、侄女也都是女子民兵。”郭爱素告诉记者。这样全家上下几口人都是女子民兵的例子在洞头比比皆是。如今现役的连队里大多数都是90后,新生代女性的初心接力为下一个甲子开启了序章。
用近在眼前的努力触达远方的人
洞头人都是听着“海霞”故事长大的,杨森权也不例外,身为80后的他有着多重身份——厨师、酒店负责人、企业老板…… 最重要的是溢香应急救援队的队长。这个民间公益组织目前有正式成员35名,“脱下队服,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正如杨森权所说,他们中有厨师、服务员、退役士兵、医护人员。”他们的服务范畴大至抗洪抗台、疫情查控,小至协助安防、游客救援、摘马蜂窝、照顾孤寡老人、清理街道垃圾…… “救援不分大小,险情不分缓急。”是他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谈到下一步的规划,杨森权兴奋地说起近期正在酝酿的“大动作”:“最近洞头发生很多起流浪犬伤人事件,救援队受到委托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想在保障治安的同时可以真正地救助这些动物。”他大胆地设想把流浪狗集中收容到洞头附近的一座无人岛,并且借助抖音平台的传播,用“云领养”的创意方式筹募公益基金,令人不禁联想到韦斯安德森的电影《犬之岛》。另外,他还希望更多地向大众普及水上运动和救援知识。“我们从小就在海里长大,现在却有很多小孩不会水。”因此他常常引导儿子学会和自然相处,从中获取乐趣和积累经验。
依傍着海岛的好风光,文旅一直是洞头的核心产业之一。穿越桥梁和隧道,抵达洞头的最东边,那儿有一个白迭艺术村民宿聚落。老板娘刘璇是山东人,最早从事幼师,后来进入旅游行业,因为享受在路上的感觉,索性辞职沿着中国边境线自驾,遇见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开间民宿的梦想。“第一次来洞头考察,我并没有产生特别强烈的感觉。直到第二天一早乘车沿着白迭村的海岸公路离开时,看着窗外的风景,有一个瞬间我决定就是这里了。”刘璇觉得她和洞头颇有些命中注定的意味。
前阵子刘璇专门为了短视频和直播培训去了一趟温州,“学习这个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大家来玩,另一方面也是想要发展一下农产品带货的可能性。”她在抖音上分享敲手鼓、贴对联、包饺子、晒紫菜的片段,以及跟邻居爷爷奶奶相处的点滴,用生动的细节勾勒出田园牧歌的生活。
“天气好的时候,很多美术学生会来洞头写生。”鬼斧神工的大自然总是不吝赋予审美和创作的直觉,以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为起点,有人追逐艺术奔赴更广阔的天地,比如油画家陈承卫。
把全世界的新奇打包带回家
9月底在洞头见到陈承卫时,他正在张罗自己的工作室。“因为疫情的关系很多原定的行程都取消了,我在家里一待就是六个月。创作在哪里都可以,我一直想回到洞头定居,现在这个计划也顺势提前了。”约莫四五百平米的空间由公共展厅和个人画室两块区域构成,悬挂油画的墙面被漆成大面积的红色和蓝色,画室的橱柜格架上满满陈列着泥塑、木雕、古董铜器等等。西洋的人文艺术、世界各地的民俗风物在这里交汇,正像是色彩的层层叠加晕染。
而乍一听到工人交谈的方言,看见画架上东方女子温润的面孔时,又瞬间把人拉回到洞头这座小岛。对比常年的旅居生活,他说:“这儿跟城市不一样,来来往往都是熟人。”
陈承卫坐在深棕的沙发上,开始讲述他和架上绘画的渊源。“在我读书的年代,洞头的各方面都还很闭塞和匮乏。因为成绩并不好,本来只能念技校,我主动提出要学美术。后来到温州和杭州求学,才慢慢接触到外面的世界,这个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18岁时他以绘画专业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美术学院,2007年《声音》以高价刷新毕业生作品拍卖记录,2014年其油画作品在中国嘉德拍卖过百万,在当时列入全球30岁青年艺术家排名前十,先后在北京、香港、伦敦、纽约、哥本哈根等地举办个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