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捡漏?细数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初所面临的窘境

2020-07-23 16:43:03 作者: 陈桥兵变捡漏

公元959年,作为五代时期最具实力也是最有可能完成统一天下大业的后周世宗柴荣溘然去世,承其帝位的则是年仅9岁的幼主周恭帝。于是乎,后周政权迎来了“主少国疑”的局面。

周世宗柴荣

这一局面必然催发出无数拥有实权的武将夺取政权的野心,这当中就包括已为殿前都点检的赵匡胤。在周世宗柴荣死后不久,他便开始秘密联系那些之前已被笼络的后周政府军政人员,到第二年初即公元960年时机成熟时,通过“自导自演”的一场“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事件将后周政治权力转移到自己手上并建立大宋政权统治中原地区。那么,大宋之后的数百年基业就是以如此简单而雷厉风行的手段而建立起来的吗?显然不是,因为赵匡胤在推翻柴周政权的同时,柴周政权所遗留下来的问题和所需要完成的任务也一并交付到了赵匡胤和他的大宋政权手中。

陈桥兵变

这当中最大的一个问题便是中华大地长达数十年的分裂割据状态:

自唐末所爆发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运动以来,自唐朝灭亡后的这数十年当中,黄河下游中原地区无数封建割据军事势力涌起,并且逐渐演变成了一些地方性的政权,如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所谓五代,以及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所谓十国,这些政权存在于短短70年里,这些政权之间攻伐,同时政权内部矛盾重重,使得广大地区的人民群众饱受战火荼毒,农业生产事业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甚至无法进行,而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赵匡胤篡位建宋之日时仍未结束。同时,赵匡胤从后周所承袭下来的地盘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可以说当时宋朝所统治的区域仅限于以开封为核心的中原地区(即黄河中下游以南以北和淮河流域附近各地)。在黄河流域的河东(太原地区)存在着北汉政权,而对中原地区至关重要的燕云十六州,在石敬瑭的出卖下成为了契丹人的领土,这也直接影响着北宋以后长达160年的政权统治。除此之外,在长江流域上下游及其附近,还有着存在于四川的后蜀政权、江陵的南平政权、湖南的楚、杭州的吴越、金陵的南唐、广东的南汉、福建的闽政权。可以说,赵匡胤在后周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宋政权形势并不乐观,随时有着覆灭的风险。

五代十国区域图

如果说以上是宋政权所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那么下面它所面临的则是一个长时期积累而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

自唐朝中晚期开始,唐朝政府以法令的形式改变了当时的税收制度:将租庸调法改为两税法,政府不再按照纳税户的人头进行收税,而是按照其地产的多少进行国税抽取。虽然这种按地收税的方式并没有实行多久,但从那以后,基于两税法收税方式的影响,自晚唐到五代十国时期,个朝代的政府对于农田地的分配便不再过问,对于农业劳动人口的迁徙流亡也不再关心,加之这近百年中原大地长期战乱的局面,农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在这几种因素的影响之下所带来的便是封建社会的一大常态化、也是动摇政权根基的问题:土地兼并问题也就随之而出了。这本是封建政权在其发展末期,步入下坡时所面临的问题在宋朝却被提前至政权建立之初。

宋太祖赵匡胤

总而言之,宋朝的数百年的基业并不是通过政治手段夺权坐拥其成那么简单。从建立之初,它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在社会经济方面,其问题的具体内容为:①农业生产遭受破坏,农业失业人口日益增加。②劳动人口缺乏土地生产与各地区荒地被禁止开发的矛盾③地方豪强兼并土地,包庇附庸户④农村农业生产饱受商业资本侵蚀,土地兼并问题进一步严重。第二,赵匡胤的宋政权来源不正,且武将势力对其统治威胁一直存在着,应如何维护其政权统治,使之不再成为五代之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第三,如何完成南征北伐,统一天下结束自唐末以来七十余年分裂割据局面的既定目标。第四,如何收复被割让出去的燕云十六州,使其成为巩固北方边境安全,抵抗少数民族政权侵扰的国防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