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孟起的楷书,一扫清朝靡靡之风,被称为“清朝楷书好手”!

2020-07-25 19:57:33 作者: 姚孟起的楷书

清朝出现一大批楷书大家,其中出类拔萃的也有很多,要说写最有特点的是姚孟起。

姚孟起的正书宗欧阳询,尝临九成宫惟妙惟肖,算是九成宫临摹最像的一个人,隶书略仿陈鸿寿。兼治印,得蒋仁秀劲之气,偶作画,古拙如金农。

但论临帖功夫来讲,姚孟起称第二,没有敢称第一!是清朝第一楷书好手。《姚孟起临的欧楷九成宫醴泉铭》,是欧楷中临帖的最佳范本。

清代帖学之风下降,碑学兴起,一些书家认为学假晋字不如学真唐碑,他们觉得欧阳询和褚遂良的字有八分遗法,颜真卿的字有篆籀笔意,学习汉魏碑版可以先从唐楷入手。因此到清代初中期,唐楷复苏,王澍、成亲王和翁方纲等学习欧阳询楷书,钱沣等学习颜真卿楷书。

到清代中后期,随着碑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利用六朝的碑版墓志和造像题记来托古改制,在点画和结体上发明许多新的处理方法,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张裕钊、郑孝胥、于右任、弘一等人将魏碑与唐楷相结合,开创出各种新的书法风格和形式。

风云变幻,此起彼伏,古今杂糅,蔚为壮观。流派众多,书家辈出,书体多样,理论纵横。书事之繁盛,包罗古今,囊括碑帖,学派杂陈,新旧交替,掀起了古老艺术的最后高潮。从学术角度看,宋明理学成为官学后,逐步走向僵化,明末心学的冲击,使人们思想大为解放。

清代的“文字狱”特别盛行,令人不敢高谈阔论,转而向“实学”发展,清代的“朴学”代替了理学的空谈心性,转而走向考据、训古的实学性质。此外,清代古代实物的出土和发现,使人们将兴趣转移到这些文物之中,利用西方新传过来的科学精神,进行新的研究和探索,求实存真的态度自然对艺书领域的思维方式产生影响。

当然,清朝三百年的时间,碑学和帖学一直争论不停,清代书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时期。早期为平庸过渡期,帖学盛行,“馆阁体”流行,也是碑学的发展前期;中期是碑学兴起的革新期,“扬州八怪”作为在野派与帖学派的对立突出;晚期是碑学大盛时期,帖学式微,但仍然还有势力,“魏体行书”的出现暗示着碑帖兼济。行书在清代并不是主流,但其发展也贯穿了整个清代。

这时候姚孟起总结前人经验,根据自己临帖心得,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以前收集了姚孟起的一些字,各位也许都见过,或者自己在学习的时候,或多或少的了解过,好帖需要多欣赏临摹,对于楷书,历来学习者各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笔下的可能呈现出不同的外形和气质。当代写楷书的书家大多过于夸张,姚孟起的楷书,则一扫靡靡之风,实在让人钦佩。

如果说欧阳询建立了非常完备的字法体系,那么姚孟起就是这种标准体系的忠实践行者,在结体上的掌握可谓登峰造极,他甚至对欧阳询原本中在结体上存在的瑕疵进行了一定的纠偏。

姚孟起被称为楷书集大成者,欣赏他的楷书,再看一下当代一些书法家的楷书,虽然都有很高的造诣,但是还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