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过地理的都知道,对天然河流影响最大的是在河流上铸造堤坝。因为河流的自然属性就是流动,而水库的作用就是让河流静止。在中国古代,为了消除岷江上游的水患,便修筑了世界上最早的无坝引水工程——都江堰。从都江堰建成至今,已有近2300多年的历史。都江堰将成都平原变为了天府之国,与世界上平均寿命不到50年的堤坝相比,都江堰的修筑也证明了古人疏导治水原理的聪明之处。
远眺都江堰(笔者实拍)
一、是什么成就了都江堰?
在今天四川成都市区50公里的都江堰市,矗立着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每到清明时节,当地人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庆典。人们围着都江堰周边祈福,希望这里来年风调雨顺,而人们所敬拜的神灵就是中国著名蜀郡太守李冰。
都江堰景区门口的李冰像
李冰之所以从普通人变成神灵,完全是由于他所修筑的这座位于岷江上游的都江堰。在都江堰建成后的200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发挥着分洪与减少水患的作用。而都江堰缘何兴起,还要从秦统一巴蜀开始说起。
那是公元前4世纪,秦国为了对楚国形成包围之势,大臣司马错提议,只有先占领蜀国,利用蜀国在长江上游的优势,才能居高临下地击败楚国。
古蜀文化是一个古老的文明,从商代开始古蜀文化就应运而生,并创造了盛极一时的三星堆文化与金沙文化。控制了蜀地,就相当于控制了整个四川盆地,而四川盆地从战略意义上看,更是成为了秦灭楚国的前哨站。
战国地图
所以秦惠王很快就采纳了司马错先灭蜀再攻楚的建议。公元前316年,秦国从金牛道一路南下,不费吹灰之力就举兵灭掉了蜀国,并顺利占领了整个成都平原。公元前280年,秦军又顺岷江而下,利用长江水运举兵伐楚。但后来由于粮草问题,这一计划被迫搁浅。
这次对楚国的战争,说明秦国利用蜀国作为前哨进攻楚国的策略有漏洞,因为当时训练士兵与操练军队主要都在原来蜀国的中心广汉与成都一带,但是造船与粮草的运输都在岷江上游进行,而士兵与军械从成都到岷江至少要走50多公里的陆路,这样在作战时就很难补充兵源。
金牛道
后来李冰任职蜀郡太守时,秦王决定对岷江进行大规模的改道,以满足军事上的水运之需。
那如何才能让岷江的水过成都呢?
李冰最终决定在岷江上游建立一个既能引水又可防洪的水利工程。后来秦王为了支持李冰,派兵10万(一说5万)帮助李冰建设这个水利工程。
二、都江堰是怎么修筑的?
李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决定在今天龙门山与成都平原交汇处的山地间建立都江堰水利工程。人们先是利用竹子制作成可以运输的笼,然后将鹅卵石放入到笼中,之后渡船将石头抛入江心。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岷江河道之间出现了一个近似于鱼嘴的堤坝,将岷江水分为内、外二江,内江主要的作用是灌溉,外江的作用主要是防洪分流,而内江就引入了成都平原附近,这就是今天都江堰上著名的鱼嘴。
李冰在修筑都江堰时,为了达到对成都平原有效的灌溉,于是对岷江的水进行了两次分流,其中这第一次的分流就集中在了鱼嘴身上。鱼嘴的作用是分水,岷江出了山口以后,江水中的鱼嘴就开始对江水进行第一次分流,被鱼嘴分出的岷江叫做内江,而在鱼嘴之外的岷江称为外江。
今天都江堰上的鱼嘴(笔者实拍)
但问题是,从甘肃与四川之间发源的岷江,却被一座大山给挡住了!岷江是长江上游地区一条重要的支流,由于海拔落差太大,岷江水流十分湍急,而且经常容易出现洪涝。在都江堰未修筑之前,岷江更像是一头脱缰的野马,一发不可收拾。特别是今天成都平原西北的玉垒山,是内江河流的必经之地,大山阻挡了岷江东流的势头,常常导致岷江东边干旱,而西边洪涝。
所以要建都江堰,必须想办法打通玉垒山这个障碍。在没有现代机械的古代社会,古人是如何开山的呢?
其实古人多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先是用火在石头间燃烧,然后浇上冷水,最后再开山,李冰用了整整8年时间,终于将玉垒山劈开了一条豁口,让水流可以顺利地流入成都平原,这就是著名的“宝瓶口”。
李冰凿通了玉垒山,这个人工凿口即“宝瓶口”
宝瓶口的出现让岷江内江的水可以源源不断地流入成都平原,而此时世界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才宣告完工。
在四川当地有一句谚语,即“先有都江堰,后有天府国”,意思很明显,即在都江堰修筑之前,成都平原的水患是无穷的,但是都江堰的修筑,却让这个曾经水患不绝的成都平原变为人们所熟知的“天府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