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的宝器:青铜铭文上的吴越往事

2020-07-27 12:13:23 作者: 流散的宝器:

西施

看过这些器皿四处漂泊的命运之后,吴越之人“轻死易发”,吴粤楚之君皆好用剑的文字描述,得到了出土文物的有力回应。

一些参与过隆重外交礼仪和大国争霸的国之重器,最终随着流亡贵族四处漂泊,或者作为战利品多次转手,在百载千秋之后,居然要面对被当做废品处理的命运,无疑是对当年王侯霸业的极大讽刺。

越王勾践剑

由于吴国曾经联合鲁国等小国征齐国,还打出了艾陵之战这样的经典战例,所以山东地区也有吴国武器的踪迹。吴鲁联合期间,鲁国司马州仇受到了吴王夫差的欣赏,于是夫差赐给了他一把宝剑和一套铠甲,但是在中原列国,君主赐剑意味着暗示臣下自尽,结果最后还是孔子的学生、善于外交和贸易的子贡出来打圆场,避免了这一跨文化交流中的尴尬局面。

山东出土的吴王夫差剑

1983年在山东沂水农民无意间发现了一把剑茎断裂的工虞王剑,虽然剑体残损,但是剑身呈墨绿色,光滑蹭亮,寒锋依旧,从形制和文字考虑,这把剑是年代较早的诸樊王铸造的剑。

攻敔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剑

1965年,在山东省平度县废品收购站里,文物工作者抢救下了一把被截成6块的青铜剑,上面有着10字铭文:“攻敔王夫差自作其元用”。和其他的夫差剑相比,这把剑做工粗糙,可能是吴王一次性大量制造,然后分赐给不同臣下的礼仪用剑。这可能是吴国留在齐国的战利品,或者吴国灭亡后吴国人北上逃入齐地的结果。

除了山东,1991年,河南洛阳东周王城的战国早期墓葬中,也出土了一把类似的窄格圆茎剑,长48.8cm,剑茎上还有缠缑痕迹,这一把剑,可能与《国语》中记载的吴王夫差朝拜周天子有关:

吴王夫差既退于黄池,乃使王孙苟告劳于周,曰:“昔者楚人为不道,不承共王事,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吾先君阖庐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以与楚昭王毒逐于中原柏举。天舍其衷,楚师败绩,王去其国,遂至于郢。王总其百执事,以奉其社稷之祭。其父子、昆弟不相能,夫概王作乱,是以复归于吴。今齐侯壬不鉴于楚,又不承共王命,以远我一二兄弟之国。夫差不贳不忍,被甲带剑,挺铍搢铎,遵汶伐博。簦笠相望于艾陵。天舍其衷,齐师还。夫差岂敢自多,文、武实舍其衷。归不稔于岁,余沿江溯淮,阙沟深水,出于商、鲁之间,以彻于兄弟之国。夫差克有成事,敢使苟告于下执事。”

在黄池会盟中强行获得霸主地位的夫差为了纪念自己称霸,向辈分上是自己侄子的周天子派出使者报喜。面对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黑齿雕题”的伯父夫差,久受冷落的周敬王大为感慨:“王孙苟,寡人的伯父吴侯派你来,说明他要继承先君的传统拥戴我,我嘉勉他的做法。过去周王室遭逢天降之祸,王子朝率民众作乱,我心里哪能忘记忧患,不仅是忧虑下面的诸侯不安宁。现在伯父吴侯夫差说:‘与我同心合力。’他如果真能这样做,那真是我的福气。希望他健康长寿,武德充沛啊!”

但在这一轮强横的同时,勾践已经在吴国腹地发难,一举出兵斩杀吴国太子,迫使吴王夫差迅速回师,而这把剑就这样永久的留在了东周王城。当然,这把剑也可能是吴国灭亡后,其他称霸者奉献给周天子的礼物。

吴王孙无土之脰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