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快乐地避暑?战国有“冰箱”,西汉有“雪碧”,唐宋有“凉屋”!

2020-07-28 11:07:28 作者: 古人如何快乐

图为历史上最早的“冰箱”:青铜冰鉴,战国时期发掘,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到了炎热的夏季,人们在屋里尽情享受着“消暑三宝”:“空调,WiFi,西瓜”,体会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冰镇西瓜”的亲情,除此之外,消暑法宝还有:各种琳琅满目的冷饮雪糕,冰镇啤酒,扎啤小烧烤等等,让人目不暇接,然而在遥远的古代,古人是度过漫长又炎热的夏季呢?这时候古人如果穿越到现代,听到这些疑问绝对会说:“你们这些算啥?这都是我们玩剩下的”!古人确实没有吹牛,在古代虽然没有空调风扇等现代电器设备,但各种冷饮和原始雪糕都已经出现了,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最早的“冰箱”,只不过那时候不叫这个名字,而是叫冰鉴!

图为古代人采集和储藏冰块!

冰鉴是由青铜做成,里面放着奴隶在冬季从深山无污染的地方(那时候也没有工业污染)采来的冰块,放在阴冷的地窖里,在炎热的夏季拿出来供贵族和奴隶主享用,奴隶主不懂得“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只懂得如何享受,王公贵族似乎生来就知道如何榨取奴隶们的价值,让他们用生命为自己服务,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青铜冰鉴是贵族的专属,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更没有大量的奴隶为自己服务,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用陶土做成简陋的冰鉴,自己采集冰块,然后存放在简陋的地窖里,待到炎热的夏季将食物放在冰块里面降温,功效是一样的,只不过档次低了许多,除了冰鉴之外,他们还用井水为食物降温,这和我们现代吃冰镇西瓜,凉水泡啤酒是一个道理!冰鉴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而秦汉时期人们是如何消暑的呢?

图为袁术索要蜜水,但没能喝上,自己却气得吐血而亡!

他们制作了最早的冷饮:“汉代雪碧”,这个饮料的原料有两种:冰水和蜂蜜,那时候的水没有污染,蜂蜜也是货真价实的,这个饮料一问世就受到所有人追捧,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贵族皇室,都是“汉代雪碧”的铁杆粉丝,最有名的就是汉末枭雄袁术,就是那位差点成了吕布儿女亲家的那位,因为第一个夺玉玺称帝成为诸侯的公敌,在兵败如山倒的时候还“要饭的牵狗,玩心不退”,嫌行军路上的水难喝,要部下给他弄一碗“雪碧”来解渴,部下说:这里只有血水,哪有蜜水?袁术听后大叫一声吐血而亡,没能喝上冷饮却送了命!

图为古人发明的“凉屋”,和现代关上门窗开空调的道理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说古人的智慧超出了我们想象!

从东周春秋战国到秦汉,冰箱冷饮都有了,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脑容量也越来越大,开始发明各种新鲜玩意儿,历朝历代的皇宫,在炎热的夏季都发放冰块,这和现代老板给工人发雪糕一个道理,哎,现代工厂发高温补贴福利也是古人“玩剩下”的!到了唐宋时期,科技飞跃发展,除了火药和印刷术这些重量级发明外,古人还为消暑不断创新,唐玄宗时期,酷暑时节,皇宫里的太监宫女就用高大的水车往房顶上不断的喷水为室内降温,这个办法虽然有效,但缺点是费时费力浪费水源,这水是一次性的,无法循环,这就需要大量的水,除非皇宫建在太平洋边上才能如此任性,于是先民们见招拆招,在宋代,人们发明了“凉屋,

图为古代“凉屋”用的水车!

所谓凉屋,就是用改造的水车将池塘里的水循环送到屋顶,利用水蒸发的原理给建筑整体降温,将屋内的热气驱散为屋内源源不断地送入凉气!

图为唐宋时期美轮美奂的“凉屋”!

既节省了物力人力,水还能无限循环 ,可谓一举两得,和现代关上门窗开空调一个道理,而外面的水车就相当于空调室外机,水就是制冷剂!但“有利就有弊”,为了贪凉长期在这种潮湿的屋内呆着,关节受得了吗?武则天的一个孙子就是得了关节炎被折磨致死的,这和住“海景房”有点相似!最早的冰箱,最早的冷饮,雪糕全都出现了,就连“空调屋”的雏形“凉屋”都被古人发明出来了,我们担忧古人夏天会中暑实在是杞人忧天,再说现代人采用消暑避暑的方式都是古人发明出来的,今天的人们只是在“照猫画虎”罢了!#冰箱#夏季#冷饮收藏

图为古代人采集和储藏冰块!

冰鉴是由青铜做成,里面放着奴隶在冬季从深山无污染的地方(那时候也没有工业污染)采来的冰块,放在阴冷的地窖里,在炎热的夏季拿出来供贵族和奴隶主享用,奴隶主不懂得“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只懂得如何享受,王公贵族似乎生来就知道如何榨取奴隶们的价值,让他们用生命为自己服务,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青铜冰鉴是贵族的专属,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更没有大量的奴隶为自己服务,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用陶土做成简陋的冰鉴,自己采集冰块,然后存放在简陋的地窖里,待到炎热的夏季将食物放在冰块里面降温,功效是一样的,只不过档次低了许多,除了冰鉴之外,他们还用井水为食物降温,这和我们现代吃冰镇西瓜,凉水泡啤酒是一个道理!冰鉴最早出现在东周时期,而秦汉时期人们是如何消暑的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