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2月9日,坚守在350.3高地的志愿军第三十八军一一五师三四二团一营三连连长赵连山,决定率领一支小分队,夜袭京安里大桥。
京安里是350.3高地的前方一个镇子,面积虽然不大,却位于两条战略公路的交叉点上,来往的敌军络绎不绝,大批敌军猬集于此,准备向志愿军发动新的进攻。
如果能炸毁京安里附近的两座大桥,断绝敌人交通,无疑将有效迟滞敌人对350.3高地的进攻。
当天深夜10时,赵连山带着由12名作战勇敢、经验丰富的战士出发了。
在朦胧的夜色掩护下,小分队悄悄地接近了第一个目标:一座混凝土结构的大桥。敌人的汽车不时在桥上通过,一个敌哨兵端着枪警惕地来回走动。
显然,从正面接近大桥是十分困难的。赵连山决定涉水渡江,然后沿江堤从侧面接近大桥。
赵连山第一个下到冰冷的江水里,战士们扛着沉重的炸药包跟在后面向江心涉去。
当小分队跃上堤岸向大桥摸去时,敌人一队炮车正向大桥开来。赵连山当机立断,决定利用这个机会袭击敌人,趁混乱炸毁大桥。
敌炮车一辆接一辆地过去了,当最后三辆刚刚上桥,赵连山一声令下,小分队一齐向敌车开火。
第一辆敌车扭了几下一头撞在了桥栏杆上不动了,车上的敌人纷纷跳下车慌乱还击。
赵连山立即命令战士王启春以最快的速度沿江堤绕到敌后配合正面攻桥。
不到两分钟,王启春的半自动步枪在敌后打响了,躲在车后顽抗的敌人应声而倒。王启春八发子弹连打死了七个敌人。
在志愿军两面夹击下,敌人混乱地向桥两侧逃去。赵连山抓住战机,一马当先冲到桥上,指挥小分队迅速消灭了敌人。
他命令把唯一幸存的俘虏绑在桥头的桥墩上,准备返回时带走。
这时爆破组长刘占清已经把100公斤炸药安置在大桥中间,点燃了导火索。
在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赵连山带着小分队向第二个目标——京安里镇边的木桥飞奔而去。
沿途的敌人被巨人的爆炸声惊醒了,立即封锁了通往京安里的所有方向的道路。小分队被敌人的一个机枪阵地挡住了去路。
突击组长涂金过回上去一脚踢翻了敌射手,夺过机枪向两侧敌人横扫起来。赵连山带着小分队像离弦的箭冲过敌阵地,向京安里奔去。
此刻,京安里的敌人还在酣睡着,只有一名哨兵在街道上来回晃动。街道虽然十分狭窄,但它是通向大桥唯一的途径。
战士涂金带领大个子和王启春攀着栏杆,一点点地向敌哨摸去。三个人猛地翻身跳上桥面,用刺刀结果了敌哨兵的性命。
爆破组迅速安放好了炸药。
赵连山和王启春返身扑到桥头小屋前,一脚踢开屋门,投进四枚手榴弹,十多个敌人在睡梦中全被炸死。
紧接着又是一阵巨响,大桥被拦腰炸断。成功了!火光映红了小队员们兴奋的面孔。
在撤退的路上,赵连山发现前方公路左侧敌人的一个榴炮群正向我军阵地射击,他立即命令队员们干掉敌人。
赵连山带着小分队突然冲上炮阵地,一顿冲锋枪扫清了措手不及的敌人。
战士们攀上高仰的炮筒,把手榴弹投入炮口里,不到几分钟,几十多门榴炮都变成了废铁。
赵连山指挥小分队边打边撤,一阵风似地冲出了敌人增援部队的包围。
这时,天已经亮了,赵连山率领小分队绕过还在冒烟的水泥大桥,踏上了胜利的归途。
第二天,断桥旁乱哄哄地挤满了大批敌人车炮,为了恢复中断的运输,敌人架起新制式的坦克牵引铁索帆布桥。
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志愿军会连续两次对同一个目标进行突然袭击——赵连山又带上原班人马来炸他们的帆布桥了。
这天夜里,赵连山化装成韩军军官,小分队员们也都化装成了伪军士兵。他们选择了一条新的出击路线,大胆地沿着敌人认为戒备最严的公路向前疾进。
小分队正走着,迎面开来两辆敌人的汽车。赵连山灵机一动,命令涂金和大个子战士伪装成敌人的公路检查哨,截住了汽车。
车内的敌司机探出头来,十分不满地叫骂着。
赵连山使了个眼色,13人分别跳上两辆汽车。赵连山用手枪带着敌司机调转车头,沿着陡峭的盘山公路飞快地向大桥开去。
汽车在离大桥百余米处的一个炮阵地旁停了下来,敌人见是送弹药的汽车,丝毫没有在意。
汽车刚刚停稳,敌司机想逃走,赵连山迅速用匕首刺死了他,带领小分队从敌炮阵地后接近了大桥。
大桥周围是敌人的露营地,营地旁有哨兵,牵引大桥的坦克炮塔下一个敌哨兵在打瞌睡。
小分队静静地接近了敌人的露营地,毫无声响地干掉了敌人哨兵。
随后,他们轻手轻脚地从正在酣睡的敌人中间穿行着,一步一步地接近了大桥……
眼看就要成功了,突然,敌坦克附近的敌哨兵发现了小分队的行动,慌乱地怪叫起来。
赵连山毫不犹豫抬手一枪,打倒了敌哨兵。与此同时,突击组的手雷把坦克炸起了火。
赵连山迅速指挥爆破组冲上大桥,把炸药绑在铁索上。
被惊醒了的敌人乱七八糟地奔跑着,纷纷向大桥开火射击。赵连山一边指挥爆破,一边指挥还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