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公平定理和差别定理之外,海瑞定理中还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疑罪从无思想肯定。
顾名思义,疑罪从无,就是说对于怀疑他有罪,但是没有证据证明的案子,要按照无罪来判处。这在当下已经成为法律思想的主流,得到国家在制度上的认可。
但是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疑罪从无思想虽然出现,但并没有被当成是一种严格的制度,而是完全依靠官员自身的思想来决定。
海瑞故居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代秦桧害岳飞的“莫须有”!因为他可能有犯罪的想法,就判处一个人有罪,这当然是一种非常过分的行为,也遭到古代封建士大夫们的唾弃。
实际上在他们自己的审案过程之中,也深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因为古代不禁止刑讯逼供,很多时候官员认为一个人有罪,就算没有证据,也能打出证据来。
所以说,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海瑞定理中的“疑罪从无”思想,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他试图将这种疑罪从无从轻的思想制度化的表现,在实质上也基本达成了这样的结果。
由于崇高的名望,海瑞判决案子的方法和思想,在当时就已经被很多官员们学习,这固然无法改变一些长久传承下来的旧俗,但从法律制度本身的角度来讲,却无疑是为以后的官员们审案留下了一个良好的典范。
疑罪从无,不仅是对法律公正的守护,更是对官员们自身权力的制约,这在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尤为可贵。四、结语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忠臣良相很多,但海瑞绝对是一个例外。由于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能够在青史上得到历代统治者认可的官员,大都是“忠”字当头。海瑞显然不是这样的,他能够出名并被青史记载,从政治的角度上讲是因为“犯言直谏”,就是说君主的不好,这显然是不符合忠君思想的。
但正如伟人所说:将名字刻在石碑上的人, 人们很快就把他给忘了。但真正为民请命的人,人们会自发的记住他。
正如同宋代的范仲淹,明代的海瑞。他们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忠臣“,但绝对是清官,而且是有所作为的清官。海瑞定理的出现,对于后世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王阳明的心学,甚至犹有过之。
毕竟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国家怎么治理固然重要,但基本的公平和正义,才是他们能够在封建官僚的压迫下艰难生存下去的根本。
参考文献:
《明史》
《明大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