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晓斐:书法要诀,一线通天 | 大米艺术

2020-07-30 05:35:14 作者: 晏晓斐:书法

我个人认为,中国美院是中国书法的临摹学,中央美院是中国书法的造型学,北京的大部分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是中国书法的文化学,而中国书法院,是中国名师大家的品牌学,后来我有幸进入到国家画院沈鹏书法课题班学习,国家画院是中国书法的关系学,当然这个关系不是说搞人际关系,是指的书法的大的章法关系,同时我们要去寻找适合自己心灵成长的中国书法的生命学、营养学。我所讲的这几个“学”,都是每一个学校的侧重点,并非他们仅仅就是注重这一些。

晏晓斐书法近作

2006年,我来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就读研究生课程班,当时王镛先生担任院长。王先生聘请了不多的一批中国当代书法名家,他们是沃兴华先生、石开先生、刘正成先生、张景岳先生、何应辉先生、丛文俊先生、曾翔先生、于明诠先生、陈国斌先生、张羽翔先生等,在他们课堂上,我们如饥似渴,眼界大开。特别是沃老师,他是中国书法院开班的第一个主讲老师,沃老师创作理论双雄,每次讲解他都是声情并茂,每次示范和指导都是汗流浃背,令人感动,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颠覆了我们过去对书法的认知,并得以更高层次的提升。

何为名?我觉得“名”这个概念是指声誉大也,功也,明也。战国时期的公孙龙,是当时名家的代表。战国时讨论的“名”是和“实”联系在一起的。

何为“师”,名“师”是范也,法效,长也, “师”在《说文解字》里面讲是二千五百人为“师”。“师长”是讲师严道尊,老师传经布道,将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交给学生,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那个时候的三教九流,“三教”是指“儒道释”,九流指“儒、道、阴阳、法、农、名、墨、纵横、杂家”。“名”并不是虚的,他们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学术立场和艺术观点。除了在中国书法院上课的老师,我还接触到当代最前沿的中青年书法名家。这么多的名师大家以及当代贤俊,对我的启发都很多,我的硕士生导师胡抗美先生,他指导我建立起书学体系的框架,指出一条“碑帖兼融、直追魏晋”的书学道路。平时督促我多体会篆籀用笔、多读书、多临帖。还有曾翔老师对我提出的要打“篆隶关”,下面我具体展开谈谈曾翔老师对我影响。

曾翔书法作品

曾翔先生在当代书坛是响当当的名家,也是“吼书”的代表人物,曾老师名气大,很多人并不是十分了解他,甚至没有读懂过他的艺术和情怀。曾老师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伟大且杰出的艺术家,他是一位真正的仁厚真君。王东声先生曾在《曾翔的意义》一文中引用过我在微信朋友圈发过的一段话:“曾老师是一个明了世间虚假却从不丢失真诚的人,一个历经沧桑却愈加意气风发的人,一个内心不屈服权威却甘当人梯的人,一个令学生敬、令众人亲、令伪君子怕、令真汉子服的人,他的内心装满了力量和慈悲,他的生活充满了激情和个性,他的艺术从来没停止过创造,他胖乎乎的手下总挥洒着天才般的才情,他的孤独只有上帝知晓,他的一切都牵动着我们的心!”和曾老师的相识,是我这一生莫大的缘分。前后有七年的时间,我作为学生曾有幸成为曾老师的部下,和老师朝夕相处,看他写各种形式、各种书体、各种大小规格的字;陪同老师赴荆楚、走陕甘、下齐鲁、过洞庭、飞首尔,拜访众多名家大家,策划各种展览活动,处理各种紧急任务,他的一言一行无不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老师常说“心中有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没有见过老师暗自行过这么多的仁义之举,没见过他如此洞达乐观地处理这么多错综复杂的事情,没有见过他如此安静地写字,如此潇洒地刻印,那这句“心中有比什么都重要”的内涵我就体会不到那么深刻。

晏晓斐书法近作

他以他饱满的人格魅力浸润着我,他也不时指出我的艺术和人生的方向,他对我提出的要打“篆隶关”这一命题也将是我一生要去下的功夫。他颇看不上我写的“明清调”,后来我才略略懂得老师的高度,就像我不是中国共产党员,就不能称自己是无党派人士,顶多是个群众。我能写的有点正大气象的对子,就不能说我有“庙堂气”,真正的“庙堂气”只有真正当过大官的人才懂得其中的涵义。我在老师面前是个透明人,其实我就是一个大山深处的孩子,因为做了艺术的梦,不置可否就跑到北京后不想回去了。但是贫寒之人不可长谄媚之骨。有本事就把自己生出来,把自己挣得光明正大。我有时以幽雅精致示人,当然也是我内心追求的一种,但老师更能看到一个人的根本,他说你的字要有你在这个世间经历过的样子,要有你本来面目。如此直指人心的当头棒喝,难道不是师者之爱!我后来懂得了他并非是要我写“丑书”,而是忠实我的内心的神明和现实的经历。为木者,必要立志做参天之树,藤萝系甲,终是外靠。老师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要追求“篆籀气”,还有就是明心,你们说他是一位艺术家还是一位禅师?

曾翔书法作品

所谓“一线通天地”,就是把所有都浓缩在一根线里面,就像石涛所提的“一画论”,法于何立?立于一画,一画者,众有之本,万象之根,一画之法,乃自我立。其实邱振中先生也提到,书法的形式语言便是线条的组织,线条是构成书法艺术形式的唯一手段,对线条的感受和认识成为深入,只有对当线条获得足够的表现时,书写才成为艺术,所以无论哪位老师对线条的这种认识,都是非常有独到之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