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师联盟》中有这样一段镜头,曹操请司马懿到手下任职,司马懿不愿意去,不惜以马车轧断双腿。当时的曹操为司空,权倾朝野,司马懿为何不愿入他麾下呢?
曹操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士气上扬,准备大干一场,急需人才。司马懿在当时颇有才名,曹操便想要聘他作为自己的手下从官效力。然而司马懿得知这个消息后,不仅不高兴,反而心生嫌弃,甚至说自己有也不愿意入曹操麾下。
曹操知道后,怀疑司马懿是有意推诿,暗中派人去他的房中查看,被司马懿先一步知道消息,他整日躺在床上。深夜时分密探潜入司马懿的卧室看到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密探担心是装病,于是用刀刺去,司马懿仍然不动,对方这才相信了他的病情,回去禀报了曹操。
司马懿不惜性命也要装病躲避曹操,难道曹操就这么不受他待见吗?
通常来说,有权有势的人抛出了橄榄枝,能够直接步入仕途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说明自己的才能得到伯乐的赏识。司马懿这一放弃就是7年的宅男生活,自此之后的7年里,司马懿都赋闲在家。而他之所以想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却另有原因。
汉建安六年(201年),这一年曹操刚刚打败了袁绍,正是火焰正旺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招兵买马,无非就是为了身边多几个可用之人,将来开拓更广阔的土地。
虽然听上去曹操战绩斐然,但其实只是赢在战场上,袁绍及其兄弟仍然是大部分富饶土地的拥有者,如果单论实力再来一战,指不定谁胜谁败。
所以这个时候的司马懿拥有大好前途,贸然站队很可能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曹操此时的根基未稳,将来若是战败,他的大好前途也会毁于曹操。
当时向曹操举荐的人叫做魏种,建安六年的时候他被任命为河内太守,负责河北的政务。这个人曾经背叛过曹操,所以可想而知,在奸猾多疑的曹操面前,他的举荐并不能算得多么中听。
根据《三国志》的这段记载,魏种虽然背叛过曹操,曹操不仅没有杀魏种,反而留他为官,但是从他背叛曹操就能够知道,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势利眼。尤其是在曹操事业低谷,对他万般信任的时候选择离开。
而曹操生性多疑,对魏种的提拔可能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如果被这样的人举荐并且参与到了曹操的军营中,恐怕对自己将来的仕途也有所影响。
另外当时在曹操身边的文官中分为兖州派和颍川派,魏种属于前者,在当时是军营中比较弱势的一方,这点也可能对司马懿的仕途造成影响,故只好装躲避这次机会了。
当时曹操邀请司马懿成为自己的上计掾,这个职务是古代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平时主要的职责就是为当地的太守清点账务,属于一个九品小官。
这样的职务既不会涉及到军事谋略,也不会涉及到经济政治,如同现在的基层员工,每天都需要校对账务数目,保证严丝合缝没有一点纰漏。这种职位一旦出错,首先怪罪的就是他们,属于费力不讨好的官职。
将来的发展也无法越过太守,建功立业不用说,就连接触核心领导的机会都少之又少。这样的职位司马懿肯定不当,甚至会觉得这是曹操在看不起自己。
司马懿年少就有名声在外,在当时需要用人之时,却只给出这样一个小官,也难怪司马懿不愿意前去赴任了。
历史上关于司马懿装病拒绝曹操一事中,大多都认为嫌弃曹操的出身,才是司马懿拒绝官职的主要原因。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追认为皇帝的宦官。当然这些都是在其死后,曹睿继位之后追封。曹腾自幼入宫,与女子吴氏结为对食夫妻,之后收养了曹操的父亲曹嵩为子,所以曹操虽然不是宦官血脉,但是在背景上属于宦官之后,加上他年轻时脾气较为火爆,社会地位并不高。
最开始曹操也是想要步入仕途,但是有身份的人都嫌弃他的出身和火爆的脾气,到了二十岁他才靠关系当上一官半职。最后还是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收他为学生,为其铺好发展的路线,拉拢人脉,曹操后来才有更好的发展。
所以对曹操来说,司马懿是恩人之后,他才有胆量站出来拒绝曹操的邀请,即使后来再被拆穿装病,司马懿也不用担心有性命之忧。
纵观这四点,曹操第一次邀请司马懿归附自己实属失算,这个时候对司马懿来讲并不最好的投靠时机,也没有合适的举荐人,对官职位份过低也嫌弃不已。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司马懿自然不愿意投靠。
曹操成为丞相后,地位稳固,急于网罗天下人才,再次征聘司马懿。告诉使者,如果司马懿不从就将其捆绑带来。
而这一次曹操的势力已经不同于以往了,曹操虽然是爱才重才之人,但是对于恃才傲物不愿归附于自己的人,他是不会容忍的,而司马懿也是聪明之人,所以这一次他乖乖归入曹操麾下。
从两次邀请可以看出,司马懿真的是一个心机深厚之人,第一次邀请后,在家做了7年的家庭煮夫,才入仕为官,忍了近70年,终于将曹魏江山改旗易姓,纵观整个三国,司马懿不愧是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