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艾为淮南三叛打下基础;3次叛乱都有私心;吴蜀两国不给力!

2020-07-31 14:29:03 作者: 邓艾为淮南三

第一叛,王凌,他是王允的侄子,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其实是个当官的就知道已经变天了,所以王凌企图起兵反抗司马懿也不排除他是想效仿他的叔叔,在实现一次诛杀“董卓”。

不过他不爽司马懿,更多的还是为了自己担心,当初司马懿诛杀了曹爽后,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凌为太尉,假节钺。其实这就是司马懿想要稳住王凌啊,王凌也是知道的,毕竟王凌在淮南有一定的统治力,凌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兗州刺史,屯平阿。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接替曹氏执掌天下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了,那么司马懿断然是不会让王凌那么安稳的待在淮南的。

只要王凌一直没有动作,一直诏书将王凌召回京师,之后王凌的生死就在司马懿手里了,曹爽三族被灭的前车之鉴啊,王凌能不担心吗?而且曹爽执政时,是极为拉拢王凌的,司马懿夺得权柄,自然是有些让王凌不舒服,所以王凌在多种原因的影响下,决定发动兵变。

但尴尬的是他的时机太不好了,虽然司马懿干的事所有人都明白,但是人家名义上占理啊,而且让还是魏明帝任命的辅政大臣,曹魏皇帝还是曹芳,王凌有什么理由起兵呢?更尴尬的是,王凌竟让想要谋立楚王曹彪,这就更对他不利了。

毕竟曹芳是曹叡所立,曹芳皇位具备绝对的正统合法性,可以理解王凌想要拉拢曹魏宗室的想法,不过他如此主张,反倒是让自己成为了绝对的叛臣,时机不成熟,行事也不对,自然就容易失利,加之王凌运气也不好,自己那个外甥令狐愚还在他起事前死了,为了争取到足够的支援,他只能铤而走险,去拉拢新任的兗州刺史黄华,结果就是让密谋败露了。

《三国志.王凌传》凌阴谋滋甚,遣将军杨弘以废立事告兗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先下赦赦凌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凌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军到丘头,凌面缚水次。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凌,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凌至项,饮药死。

第二叛,毌丘俭文钦两人也是害怕被株连,因为当时司马懿已经死了,《干宝晋纪》记载其年八月,太傅有疾,梦凌、逵为疠,甚恶之,遂薨。可以说是被吓死的,不过个人觉得就是司马懿老了,有些胡思乱想导致的。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掌权柄,而司马师做的一件事是令毌丘俭胆战心惊了,司马师做过的最大一件事就是废除了齐王曹芳,改立曹髦,而对毌丘俭来说,令他不安和气氛还不仅仅是司马师擅自废帝,而是司马师诛杀了夏侯玄、李丰,夏侯玄、李丰是策划想要谋杀司马师,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司马师所杀。

而《三国志.毌丘俭传》记载,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扬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曹爽之邑人也,毌丘俭和夏侯玄李丰是好友,文钦和曹爽是同乡,那个时候显然司马师所代表的司马家已经杀红眼了,对于一切反对司马氏的势力势必要铲除,那么毌丘俭和文钦自然是寝食难安,所以两人决定起兵,死活要拼一下,总比坐守待毙要好。

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俭、钦喜,以为己祥。遂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国,举兵反。

但是有意思的是,毌丘俭和文钦可能在起事是没有太多自信,所以两人发布的讨伐檄文,给司马师列了十一条大罪,但是他们怎么说司马家其他人的?夸司马懿,故相国懿,匡辅魏室,历事忠贞,故烈祖明皇帝授以寄讬之任。懿戮力尽节,以宁华夏。夸司马昭,弟昭,忠肃宽明,乐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诚为国,不与师同。夸司马孚,太尉孚,忠孝小心,所宜亲宠,授以保傅。所以说毌丘俭和文钦是想极力将这次事变装扮成为,只是这对司马师这一个奸臣的行为,而不是针对司马家,更不是这对司马家所代表的士族,尽量将司马师和司马家割裂开,只是,他们想的太简答了,可以说这份檄文一发出,明理人都知道,两人必败,因为毌丘俭文钦已经心虚了。

而面的司马师阻止的讨伐大军,毌丘俭文钦也是无力应对,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于谯、宋之间,绝其归路。大将军屯汝阳,使监军王基督前锋诸军据南顿以待之。今诸军皆坚壁勿与战。俭、钦进不得斗,退恐寿春见袭,不得归,计穷不知所为。

结果就是部众离散,军心不稳,此时各路讨伐大军在趁机出击,毌丘俭文钦兵败如山倒,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传首京都。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

第三叛,诸葛诞身份是最特殊的,因为他是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的功臣,却成为第三叛的主角,同样他也是遭遇了政权交替时期,司马师死了,司马昭接掌司马氏的权柄,诸葛诞如果是心里偏向于曹氏的,都不会做一件事,就是《三国志.诸葛诞传》毌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民。诞斩其使,露布天下,令知俭、钦凶逆。如果说他支持曹氏,毌丘俭、文钦起兵对抗司马师的时候,就算不帮忙,也不会将这件事公之于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