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分封制,相信大家都会下意识的想到封建时期的“诸侯”,封建政权会给这些诸侯各自分封一块领地,然后让他们去自行负责管理。
也就是诸侯可以通过独立自治的形式独自管辖自己封地上的军、政、财等诸多大权,所需要做的也只是定期向朝廷缴纳贡赋以及保证朝廷的安全即可。
说白了也就是在诸侯的封地上,诸侯就等同于一个“集团”之下的相对独立的“子公司”。
所以也就让很多人都觉得“分封制”其实就是当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而生的一种“统治体系”,可以让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更加方便。
毕竟封建时期的交通以及信息传递都非常落后,如果全天下都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些稍微偏一点的地区就可能很难实现有效的治理,从而势必会限制到整个政权的发展速度。
可若是从秦朝之后的西汉开始算起,在那些包括西汉在内的所有推行过“分封制”的政权当中,几乎都没有取得什么理想的结果,一系列诸如权力分散、皇权被压制、权臣谋反、宫廷政变的弊端是一个接一个。
这也就意味着分封制无法取得“巩固统治”的效果不说,甚至还适得其反,起到了反效果。
那这是不是就代表着分封制其实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统治体系”呢?
并不是,分封制之所以会出现那么多的弊端,使得封建后世对分封制诟病重重,并不是说其就真的一无是处。
而是因为“分封制”的主要作用压根就不是用来巩固统治的,“扩张版图”才是“分封制”的真正含义,说白了也就是封建后世的统治者把分封制用错了地方。
初始版本的分封制
就拿我国封建时期那初始版本的分封制来说,其在商朝时期其实就已经出现了,如果真的没有什么作用的话,那为何商朝之后的周朝依旧沿用,而且还创下了一个享国791年的记录呢?
这其中的奥秘其实就在于“分封制”的“分封目标”上面。
周朝之后的“分封制”,基本都是在一块完整的“大蛋糕”基础上面分封,也就是会直接给诸侯册封已经打下来的江山,直接委派诸侯去代为管理。
但是周朝则不同,他的分封制分封的不是已经打下来的“江山”,而是“未来的江山”,也就是还没打下来的江山,分封的只是一个“名义”。
想要把这个“名义”变成实体,那就自己组建武装去打吧,能打的下来,这块封地就交给你管理,打不下来也不要紧,以后周朝便可以重新派个人接着打。
就好比秦国,其开国君主“秦非子”就是因为养马有功,然后获得了周孝王的赏识,直接就大手一挥,把“秦地”赐给了他。
但这个秦地仅仅只有“五十里”方圆,根本就谈不上诸侯,只能属于“附庸”,说白了就是现在多少,以后还是多少,贸然扩张的话就是造反作乱。
直到周平王时期,秦襄公护送周平王有功,这才在周平王说了“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以后,秦国才开始从“附庸”变成了“诸侯”。
但显而易见,这时候的秦国还不是秦襄公的,而是当时的犬戎的,只有打败了犬戎,这些土地才是秦襄公的。
所以也就有了秦穆公后来称霸西戎的事件。
那么大家说最后的受益人是谁?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周朝朝廷。
初始版本分封制的实质
因为在此期间,周朝王室几乎就可以说没有付出任何东西,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可以让秦地向外扩张的授权。
没有这个授权,贸然扩张的秦地势必就会受到其他诸侯的打击,但有了这个授权以后,秦地便可以升级成秦国,与其他诸侯国互通使节,跟其他诸侯说下自己的扩张是经过周朝官方同意的。
那么再看结果,如果秦地扩张失败,周朝损失了啥?啥也没有,损失的是秦地自己的兵力和财富。
但如果扩张成功,首先秦国每年给周朝缴纳的贡赋会大幅度上升,周朝可以获得更多的财富。
其次,周朝在律法上是秦国之主,那么扩张后秦国的百姓以及百姓脚下的土地,在律法上势必也得以周朝为主。
也就是所谓的“天下共主”,别看你接受的是秦国的管辖,但名义上周朝才是实际的统治者。
也就等同于是不费一兵一卒,周朝便能够收获到大量的土地以及财富。
当然,这个扩张也不是无限的,就跟周朝境内那些四周都是封国的诸侯一样,这就是扩张的极限了,再扩张就势必会侵占其他诸侯的土地,如果还不停止的话就会遭受到周朝与其他诸侯的联合打击。
说到这里,大家还觉得分封制没用吗?有一说一,分封制绝对算得上是封建时期扩张版图的一大利器。
只不过分封制的推行实则也必须有一个大前提,就是天子要时刻拥有足够的震慑和压制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