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上品之一的霁蓝釉,元明清三代霁蓝釉特点分析,图文对照

2020-07-31 17:44:56 作者: 三大上品之一

在元代,用于烧制霁蓝釉瓷的进口钴料非常珍贵,发色也尚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古代陶工们能烧造出发色稳定、深沉、匀净不晕散的霁蓝釉瓷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元代霁蓝釉瓷主要为 “蓝地白花”,且以云龙纹为多见,光素无纹饰者几乎未见。目前,全世界存世的完整元代霁蓝釉瓷器十分稀少,且主要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扬州博物馆、北京颐和园、日本出光美术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法国吉美博物馆、伊朗国家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托普卡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等。民间私人收藏的元代霁蓝釉瓷则更 是少之又少,寥寥无几。

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通体施霁蓝釉,云龙、宝珠施青白釉,两种釉色对比鲜明、强烈。主纹刻划一条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象浮动的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火焰形云纹。巨龙威武、雄壮、悍猛,腾空飞舞于万里蓝天之中,颇有叱咤风云之势。

元代霁蓝釉特征

1、造型

从造型上看,元代蓝釉瓷,造型端庄挺拔,雄浑雅致,轮廓线条异常秀美。而现代仿品造型头重脚轻,重心高,手感轻盈,表现出两个时代造型工艺上较大的差异。

2、纹饰

从纹饰上看,元代龙纹饰刚劲有力,神形兼备,蓝白相间,洁雅明快,艺术感极强,体现了古人“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风格,而“内府”款梅瓶,龙纹饰比例失调,刻画呆板四肢无力,无形无神,仿制水平极低

3、瓷胎

从瓷胎上看,元代瓷胎质较为粗糙,瓷胎灰白色或淡红色,铁锈斑点和火石红(黄衣子)常见,且感觉自然,给人以一种老熟、老气感,现代仿品瓷质细腻洁白,火气重,这显示了两个时代在炼瓷土和烧制工艺上的不同。

4、釉彩

从釉彩上看,元代釉色肥润釉面深浅变化,釉色纯正,质朴古拙,有聚釉、缩釉、垂釉等特征。而现代仿品釉色十分完美,充分体现了两朝代不同的施釉方法所产生的不同美感。

明代蓝釉瓷特点

1、底款

底款有青花款和暗刻款两种, 多书“大明宣德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凡四字款者,均为后仿。器型除碗、盘等常见造型外, 还有罐、缸、尊、盆、僧帽壶、莲瓣壶等造型。

2:釉色

此外,宣德时期还出现了洒蓝釉这一新品种,其蓝釉之中自然分布着白色的斑点,如同雪花洒落,故又名雪花蓝。洒蓝釉瓷也是以钴为呈色剂的石灰碱釉,只是与霁蓝釉瓷的施釉工艺略有不同。宣德洒蓝釉瓷传世十分稀少

明 宣德 雪花蓝釉钵

嘉靖时期还创烧了回青釉 瓷。回青釉与霁蓝釉同为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只是所用青料为当时特有的回青与国产石子青调和而成,呈色不如霁蓝釉深沉浓艳,而是呈浅蓝色。万历朝之后,蓝釉瓷基本绝烧。

嘉靖 霁蓝釉梅瓶

通体施高温霁蓝釉,近底处由于积釉较厚呈紫黑色。足内无釉露胎。此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浓重而匀净深沉,釉面莹润,是明嘉靖蓝釉瓷器的精品。

3:胎底

有些釉面开细小纹片, 个别的有棕色斑点,接近底足的聚釉处则发黑色。

蓝釉瓷在经过明末清初近半个世纪的沉寂之后,于清康熙时期再度兴盛,此后历朝均有精品 传世,且存世数量远大于明代蓝釉瓷。

清代蓝釉瓷特点

1:康熙时期

康熙以后历代均有洒蓝釉瓷器生产,仿康熙洒蓝釉也 不少。鉴定时要注意各时代的造型胎釉 产,仿康熙洒蓝金彩容易脱落,常有后世金彩脱落后描金复烧的,一定要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后描金的痕迹。现代仿品金彩是用金水烧的,呈色比康熙金彩艳丽,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仿康熙霁蓝釉长颈瓶

2:雍正时期

清代蓝釉瓷以雍正蓝釉冠绝。雍正时期,以唐英任御窑厂督陶官,所制各式釉都烧制得极为成功。

雍正时期的霁蓝釉瓷比例则最为匀称,线条最显秀雅。雍正橄榄瓶品种颇多,包括青花、粉彩、单色釉等,霁蓝釉属十分少见的一种。其特点为胎薄体轻,造型规整,釉色均匀润泽,釉面蓝中泛紫,因其釉色艳丽而独步清一代。

3:乾隆时期

乾隆时期,蓝釉瓷以霁蓝釉 和天蓝釉为主,多见陈设器,也有部分祭器。这一时期,蓝釉描金装饰大量出现,并且蓝釉描金 装饰技法一直盛行至清末民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