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戴公是平王东迁前宋国的最后一任君主,是一名宽厚的仁君,死后周天子赐谥号“戴”。他死后宋武公继位,其他的儿子以戴为姓,就是公族。
这些公族中后以华、乐、皇、老四个旁支为主,出了许多人物。如太宰华督、右师华元、太宰戴驩等,在诸侯间的知名度甚至高于国君。宋国末期,公族干脆连傀儡都不再立了,直接自己坐上了王位。
宋文公勾结襄公夫人弑君自立,宋共公死后公族大臣司马荡泽杀太子肥,宋元公作为国君竟然要将自己的儿子送给大臣做质子。身居大位,却为人臣所制、所控而不能脱身反抗,实在是宋国政治朽乱的一大特点。而公族的掣肘也让种种政策如强军、变法等难以施行,被其它国家甩在身后。不能集权,正是君主制国家的大忌。
宋文公
2.外交关系宋国没玩好
宋国作为一个居于中枢的小国,四面都有强大的国家,远的不说,晋楚两大强国就够宋国好好研究了。一开始宋国的外交还做的不错。由于晋国当时是中原的老大哥,宋国就积极和晋国打好关系。
晋国有什么事情宋国都支持晋国,晋国也对这个识时务的小弟很欣赏。另一方面同晋国争霸的楚国同样是个巨头,虽然是站在了晋国这一边,也不能把楚国得罪死,也与楚国保持了良好关系。宋襄公还促成了晋楚的和谈,举行了“弭兵之盟”,还得到了“春秋五霸”的名声。
但到后来,宋国就开始走上了四面树敌之路。宋康王先是不顾强国反对而称王,而后接连发兵攻齐、楚、魏三大强国,以及薛、滕两个小国。尽管得胜,却得罪了周围的强国。可笑的是,宋国竟然也用“远交近攻”这种策略,结交远方的秦、赵,攻击临近的齐、魏。
这种方法并不是宋国能玩的转的,一方面秦国拥有函谷关天险,且居边西之地,只有东面受敌。另一方面秦国幅员辽阔,加上商鞅变法实力大增。
而宋居于四面受敌,而且不过是个二流国家,仅是个“五千乘”,其它一流国家如韩赵魏等都是“万乘之国”,实力最强的齐国更是磨刀霍霍,准备拿宋国来显示大国国威。实行不匹配国情的行动,也是宋国不通政治的表现。
弭兵之盟总结
宋国起于周而亡于战国初期,享国七百余年。作为商朝的延续,宋国继承了商朝的各项文化与制度,其中包括了经商的传统。宋国地处中原枢纽,阡陌相通,十分有利于商业的建设。宋国历代国君都埋头发展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使得宋从一介小国跻身强国之列,甚至宋襄公还获得了“春秋五霸”的称号,风头正劲。
但宋国的公族掣肘压制君王的政治属性让宋国越来越弱。宋国国君被弑杀的概率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因此内乱严重地削弱了宋国尚可的实力。而且后来“迷之自信”,采用不适合四面受敌的小国的“远交近攻”战略。
得罪了周围的齐、楚、魏三大强国,周围的小国宋国更是不放在眼里。出兵三大强国,虽有小胜,却冒犯了强国的威严。同时宋还是闻名的“膏腴之地”。有好的资源却没有对应的武力与政治头脑,也难怪丰裕的宋国会被兼并了。参考文献:
1.《战国策》
2.《汉书》
3.《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