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战国中的“土豪”,宋国为何先被灭?只想一心赚钱,有错吗?

2020-07-15 22:10:37 作者: 作为战国中的

宋国是西周春秋战国历经三个时期的国家,最终亡于战国争雄,被齐、楚、魏三国联手吞并。宋国公元前1040年立国,公元前286年灭亡,国祚754年。一般来说国家被灭都是因为国内民生凋敝,外有强敌窥伺。

而宋国则稍有不同,国外确实是虎狼在侧,但民生凋敝之说则是无稽之谈,因为宋国其实国力不弱,尤其是在经济方面颇有建树,算是战国中的“土豪”。军力虽于七雄弱小,但也有一定的自保能力。那么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能让富裕的宋国“七庙隳,身死人手而为天下笑”呢?看宋国之势,品天下之争

春秋战国中我们最为熟悉的是秦国,那个“奋六世之余烈”的嬴政一统天下。其次是“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至于宋国,宋国是“春秋五霸”之一,因为众人对战国时期比春秋时期了解得更多一些,所以宋国的名气不算特别大,因为战国初期宋国就已经亡国,错失了战国这一“出名”的好时机。

1.宋国的由来

宋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微子。微子,子姓,名启。子启本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却也和帝辛一母同胞。那么为何同一母出,帝辛为嫡子,子启却是庶子呢?

原来在子启出生时,他们的生母还未成为上一代商君帝乙的正妃,而在帝辛出生时其母已经“正位”,因此在商代帝辛被认为是“嫡长”,而子启则被认为是他的“庶兄”。这虽然与后世“母正则子嫡”不同,但在情理也能说得过去。

周武王姬发灭商,子启口中含璧并自缚投降。周成王表示自己不断商人之庙火,将子启封在商国的起源地商丘一带,国名宋,赐予最高的一级“公”之爵位。准许其使用天子礼乐祭祀祖先。

在当时除了宋国,能使用天子礼乐的就只有周公旦的封国鲁国。鲁国后来被称为“周礼俱存于鲁”,而且鲁国的国君也被封为“公”,能和鲁国平起平坐,也能说明宋受到的重视。

重商不重军政

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公认的富庶国家。在我们看来,数代宋国国君一直致力于埋头建设国家经济,没有错,只是轻视了军事、政治的作用。而历代国君建设宋国也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

1.地理条件优越

宋国之强盛,与其地理位置有很大相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原文化就发源于黄河一带。但是黄河水流湍急,且多有决口事故。因此除治水外,人们还选择在地势高的地方居住,丘陵就是最理想的聚居地。

在这些丘陵更容易形成城市,见于《春秋》与《左传》的以“丘”为名的地域共有48处,其中宋国拥有11处,是数量最多的国家。同时宋国地处中心,城市的价值更得凸显。宋国的主要城池“商丘”、“楚丘”、“营丘”、“葵丘”、“顿丘”等,都是建造在丘陵之上的城市

除了这些丘陵外,宋国还发动对外战争,将一些如“陶邑”之类的富裕城市纳入自己的版图。宋国凭借这些商业发达的城市,将国家经济一步步地拔高到新的高度。

2.将商业刻进骨子里的宋国

商业源自于以物易物的部落时代,后来出现了专以此作为职业的商人。之所以将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是因为商确实是商业立足的国家。《尚书》中有“肇牵车牛,远服贾”,《管子》中也有商人行商的记载:“殷人之王,立帛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

宋国是商朝的延续,自然继承发扬了商的经商传统。宋国在国土面积上并不很大,大约十万平方公里。按照《汉书·地理志》的记载,宋的国土范围如下:“宋地,房、心之分野也。今之沛、梁 、楚、山阳、济阴、东平及东郡之须昌、寿张,皆宋分也。”

宋国土面积不大,但却都是膏腴之地,土地肥沃。而宋又处在一个中原的中心地带,因此宋通过前期务农积攒了一定的资本之后就开始发展商贾之道。这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因为尽管宋地土地肥沃,但受限于国土面积,注定他们的农业天花板不会很高。

宋身处中心枢纽之地,经商再合适不过。中后期的宋国,坐拥商丘、相城、陶丘等富裕的大城市,国力尤其是经济力量让其它国家难以望其项背。

宋经营的商品多种多样,城市之内也是商肆林立。《庄子·逍遥游》载:“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章甫是一种帽子,宋人将这些帽子转卖给越来赚钱。

野史《吴越春秋》也有“宋人居枢而资转来物,得金若流沙”的描写。意思就是宋人经商赚钱,得钱像得沙子一样容易。尽管这是夸张,我们也能从中体会到宋国商业以及经济的发达。

朽乱之政,宋国为何如此之弱?

1.公族尾大不掉

据统计,宋国自周平王东迁以来,共有23位国君,其中七位于在位期间因政变被弑,还有一名太子也在混乱的政治环境中丧命。说到底,这都是因为君王不能压制自己手下的臣子,或者说各代宋国国君都致力于经济建设,导致后来君王为大臣所掣肘、操控。

公族便是宋国与君王对抗的力量,但公族又不可消灭,因为君王上位,他的兄弟们就会成为公族。公族就是君王的影子,而人是不能消灭自己的影子的。在春秋战国没有科举的时代,官员都是上位者来做,掌握了权力,就有了对抗君王的资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