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之所以喜欢生儿子,是不是因为子女都是跟父亲姓?

2020-07-15 22:12:05 作者: 古人之所以喜

子女随父亲的姓,是古人喜欢生儿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什么是“无后”?一般人都理解没有儿子就是无后,古人把没有子嗣之家称为“绝户”。这样的理解不能算错,但还不全面,在实际生活中,“无后”指的是这个人的姓氏不能传承下去。

这样听起来似乎有点绕,可能有朋友会说:这不是一样吗?别急,你且往下看,看完就会明白。

在男权的封建社会里,子女随父亲的姓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正常情况下,儿子再娶妻生子随儿子的姓,也就是随自己的姓,这样代代相传下去。女儿就不同了,女儿长大后要嫁到夫家,生了儿子要随夫家的姓,这样自己的姓氏在女儿这里就终止了,所以古人喜欢生儿子不喜欢生女儿。

其实不止古代,现代社会有些人也是如此。他们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姓氏得以流传下去,族谱上有自己这一支一脉的传承,这才叫有后。其实,在他们心中看重的只是形式上的有后,而绝非血缘上的有后。

为了这种形式上的“有后”,古人想尽了各种办法。第一,纳妾。

纳妾在古代又称填房、姨太、陪房、偏房、侧室、妾侍,也有小老婆的俗称,以及如夫人的雅称,妾的地位要低于正妻。

应该说,纳妾的主要目的是供男性享乐,长期以来纳妾就是男性地位和身份的象征,男子将纳妾视为荣耀,所谓“大丈夫三妻四妾”。

但是也不可否认,纳妾同时具有传宗接代的重要功能。如果正妻生不出儿子,只要条件允许,有些地位的男人就会纳妾,等妾生了儿子,要将妾的儿子认正妻为母,这样庶子就变成了嫡子。

第二,用药。

据说有道行高深中医能配制一种转胎丸,孕妇在一定的月份吃了这种药,是女胎的就能转换为男胎。

当今科学证明,当精子与卵子融合的瞬间,胎儿性别就已经定下来了。而转胎丸的药物机理就是含有大量雄性激素,强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胎儿的体表特征(生殖器官),能让胎儿生长出阴茎和阴囊,但是却不会有包括睾丸在内的其他男性生殖器官,改变不了已经确定的染色体基因。换言之,服用转胎丸生出的“男孩”只会终身不育,或者是两性人。

而缺德的父母却认识不到这些,只顾自己的颜面,为了能在众人面前、能在家族面前抬起头来,强行去改变孩子的性别,造成孩子的终身悲剧。

第三,过继。

没有条件纳妾,又实在生不出儿子的家庭,就会过继一个儿子。

过继也叫继、过房、过嗣、继嗣,就是从宗族或其他亲属中,收养一位儿子,以维持男性继承人和祭祀香火。这样,将来自己百年以后,这个过继的儿子要打幡抱罐,传承自己的衣钵,写入自己这一脉的族谱,为自己这一脉的祖坟守祖。

即使一名男性无子身亡,家族仍然可以为其选择一位嗣子,形成亲子关系。

过继要首选亲兄弟,亲兄弟只有一个儿子的,也要过继,这个男丁就有了双重义务,这叫一子两承。如果没有亲兄弟或亲兄弟没有儿子,再由近及远考虑宗族或其他亲属。

过继在中国传宗接代的历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历史上的周世宗、宋孝宗、宋理宗、宋度宗都是以继子的身份继承的皇位。

第四,入赘。

俗称招婿、倒插门,有女无子的家庭,为了传宗接代,就要招女婿上门,男到女家成亲落户,婚后的子女要随女家的姓氏,这样就可以写进族谱,进入祖坟,从此有后。

秦汉时,入赘的形式具有“赘婿服役”的性质,“赘婿”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是二等公民,只能代翁服劳役或戍边,而且不能为官。到了宋代以后,“赘婿”的地位略有改观,变为“赘婿补代”、“赘婿养老”性质,养老婿的义务是接续宗祧,补充劳力,赡养女家老人。

第五,买卖。

这种办法最简单,只要你拿出钱来,自有人贩子能把男孩给你送到家里,孩子从小蒙在鼓里,倒也大部分关系融洽。

这种办法也最为下作,最为无耻,但是从古到今却从未断绝。人们都能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危害性,也都对人贩子深恶痛绝,但是轮到自己身上时,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做,把仁义道德全抛在脑后,根本不顾及孩子亲生父母的死活。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种人也挺可笑,实实在在的只要面子不要里子。买来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骨肉养着,一辈子的努力都为这个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儿子,一辈子的积蓄都花在这个外人身上,只是为了族谱上那个别人用笔写上去的传承。而从这个儿子开始,他的后代再也不和他有半毛钱的关系,即便是姓氏传承了下来,但是没有一丁点血缘的维系,有意思吗?

我曾经挂职的一个村庄,我在那的时候发生过一件事,十几个十三四岁的孩子集体离家出走,幸好发现的早,家长们给追了回来。后来才知道,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被买来的,从村里别人那里知道了真相,于是组成了联盟要去寻找亲生父母,还有少数几个孩子是打酱油的,被别人给恶作剧糊弄了。可见这种事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