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登基后,镶黄旗的高氏开始崛起,以至于乾隆朝有许多姓高的官员,例如高斌、高晋、高恒等等。高家之所以会崛起,有两方面原因,第一,乾隆的第一位皇贵妃高贵妃非常得宠,让他的家族也隆裕皇恩。第二,乾隆非常重视水患,高斌家族都是治水能手。高斌是高家的第一代大官,他曾任江南河道总督、吏部尚书和文渊阁大学士,是乾隆朝的风云人物。
高家的第二代人就更加出名了,首先,高斌的女儿就是慧贤皇贵妃(高贵妃)。高斌的儿子高恒担任两淮盐运使;高斌的侄子高晋担任两江总督。而本文的主角,就是高晋。
高晋从小就非常有才华,得到了伯父高斌的极力培养。高斌擅长治水,高晋京城跟着高斌行走于河道之上,对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非常了解。乾隆二十二年,高晋被任命为江南河道总督,他上任后立即修正黄河的堤坝,当年洪水来临,高晋修筑的堤坝完好无损,从此高晋一炮打响。此后又在各地治水,到了乾隆三十年,高恒已经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置。要知道两江地区乃是朝廷财税重地,非乾隆心腹之人,定然坐不上这个位置。
3年后,两淮盐引案爆发,两淮盐政高恒向盐商索贿,震动朝野。此时高家的大家长高斌已经去世多年,高贵妃也早就薨逝。高家最有权势的人物,就是高晋和高恒。高恒陷入重案,罪无可赦,按照当时的惯例,高晋作为高恒的堂兄,定然要受到牵连,最起码要被革职。
两淮盐引案是乾隆朝的大案,牵连甚广,高晋第一时间预感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没有找人去给堂弟高恒求情,而是先撇开自己的关系,说自己毫不知情。乾隆看到高晋的态度,勃然大怒,觉得此人没有兄弟情谊。便下旨部议,将高晋贬官。
正在乾隆要贬高晋的官时,高晋突然上了一道奏折 :
伏地跪请,准奴才捐银二万两,以抚慰盐民……奴才只家产不过而万两,一时变卖不得价,叨蒙皇恩,准奴才将捐银分四年完缴。
高晋的意思是:我的家产总共就2万两银子,请允许我把这些钱都捐了,来弥补一部分损失。不过家产一时间不好变卖,要分期四年。
乾隆看到高晋的奏折,转怒为喜,觉得高晋的办法好,他捐款解决问题,不用朝廷操心了。于是便对高晋说:
“汝之从弟(堂弟)罪行滔天,与汝无关,汝捐银之事,朕不与推辞。”
不得不说,乾隆是“见钱眼开”的皇帝,高晋愿意捐款,乾隆就说此事和高晋无关。一个月后,乾隆将高晋从两江总督任上,调到湖广总督,远离“是非之地”,避避风头。
从结果上看,高晋此举非常聪明,他用全部的家产,保住了自己的位置。后来高晋在湖广任上,发挥自己治水的才能,继续得到乾隆的重用,升任文华殿大学士,官至“宰相”,成为高家的常青树。
小编认为:法者,所以持天下之平。乾隆中后期,发明的官员捐款和议罪银制度,极大的破坏了官场的法制,导致有钱的官员大行其道,最终吏治腐败,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已经不可收拾。大清朝吏治的败坏,始于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