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是逞能举鼎失误而沦为的笑柄?别那么容易被电视剧骗了

2020-07-19 04:26:45 作者: 秦武王是逞能

影视作品中的秦武王

电视剧《芈月传》中,秦武王率甘茂、任鄙等人赴周朝一窥九鼎真容。周人故意刺激武王嬴荡,说天下无人能举此鼎。武王命收下举鼎不成,奋而不服,亲自尝试举鼎,在众人的喝彩声中,被九鼎压倒,吐血倒地而亡。

而电视剧《思美人》中,嬴稷早已经串通新宰相范雎,暗中给嬴荡下了慢性毒药。同时嬴稷又在武王宴请大臣时,刻意提起想看武王施展神力。好战善武的嬴荡便出从周朝传下来的九鼎,决定一一举起。可由于早已中毒,武王费力地举起第一个鼎后,就体力不支倒下而当场被鼎压死。

很明显在这些影视作品中,秦武王都被完全塑造成了一个好勇逞强,不自量力的反面形象,但其真的只是个逞匹夫之勇的莽夫么?野史提及的秦武王

《战国策》中则有个关于秦武王和扁鹊的故事。说是扁鹊给秦武王看病,武王把病状都告诉了扁鹊,扁鹊诊断下说此病能治。但武王手下的近臣们却说此病难治,弄不好会眼瞎耳聋。武王把近臣们的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很生气,认为既然去找他看病,就该相信他,然而却又因庸者之言而左右摇摆。认为如此行事,迟早有亡国之危,于是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也反映出,至少在当时人眼中,秦武王可能只是个不辩是非,缺乏决断的庸主罢了。正史记载的秦武王

《史记·秦本纪》中有记载:武王元年,诛蜀相壮。伐义渠、丹、犁。二年,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四年,拔宜阳,斩首六万。涉河,城武遂。魏太子来朝。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八月,武王死,族孟说。

《史记》对秦武王的记载不算多,主要是因为武王在位也就三年多,这短短几十个字,主要概括了其作为及死因,毕竟是正史,还比较客观。

而在《过秦论》中则有这么一段与秦武王相关的描述: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其将秦武王与惠文王及昭襄王相提并论,并认为他们所作的功绩奠定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基础,此处可见秦武王在历史上评价也并非那么不堪,只不过有记录的很少。被误解千年的王

我们发现,不管是在影视作品,野史或者正史中,秦武王的评价其实都不高。相比于影视作品的丑化,野史的调侃,正史的一笔带过或多或少带着一些轻视。这或许和其结局有着直接的联系,这种轻于鸿毛的死法难免得不到后世的尊重。而秦武王虽然在位不到四年,但实际上也还是做出了一些功绩的。

平蜀乱,稳定后方

秦武王元年,秦国大后方就传来了蜀国发生叛乱的消息。为了稳定巴蜀两地以便日后攻打楚国,秦国对这两块地方异常重视,听闻蜀国叛乱,秦武王立即派大将甘茂去讨伐。

甘茂不负期望,杀死了叛乱的蜀相陈庄,重新把蜀国纳入了秦国的管辖范围。这对秦国的意义非常重大,大将司马错曾说过,得蜀即得楚,可见其对秦国而言,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同时武王出兵讨伐义渠、丹犁,以稳固后方局势,为秦国东出打下了基础。

拔宜阳,问鼎中原

在稳定后方之后,秦武王将目标锁定于韩国宜阳。宜阳是韩国的军事重镇,也是秦国进入中原,朝见周天子的必经之地。秦军若想兵出函谷,只有掌控此地,才能保证运输物资与兵员的顺畅。

武王三年,秦武王双管齐下,一方面令甘茂出使魏国,以“共享伐韩之利”为诱饵,游说魏王,以破坏韩魏联盟,促成秦魏结盟。另一方面,秦国以大兵压境,迫使魏国与其结盟,孤立韩国。无奈之下的魏国只得解除韩魏联盟,建立秦魏联盟,并答应秦国出兵相助。

而宜阳作为韩国重镇,甘茂久攻不下,战事持续了大半年,后秦武王又增兵五万,这才拿下宜阳。拿下宜阳后,秦武王乘胜渡过黄河,攻克武遂,完成了与周王室接壤的既定军事目标,同时也成为了周王室的直接威胁。设丞相,完善官制

此外,秦武王还完善了丞相官制,使其制度化,初由甘茂为左丞相,樗里疾为右丞相,丞相之位一分为二,丞相的权力也被削减,丞相制度直到明朝胡惟庸案后才被废除,历经约一千五百年,足以证明其大大加强了国家的统治和管理。

此外秦武王还十分注重改善民生状况,甘茂在秦武王的支持下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实事。

强扛鼎,招致误解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记载,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

因此秦武王举鼎其实并非心血来潮的冲动之举,而是其心中的霸业推进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拿下宜阳后便可直达洛阳,去到洛阳就是要挑战衰微的周王室权威,而我认为举鼎则是必然之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