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中国姓氏的起源!秦始皇到底应该叫嬴政?还是秦政?

2020-07-19 14:30:12 作者: 一文了解中国

一直到了了周穆王时期,蜚廉的玄孙造父,因善于驾车御马受到周穆王的宠幸,被封于赵城。这就是嬴姓赵氏的源头,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最早就是来自于赵城。所以赵氏家族的人或赵王的本姓也是“羸”姓。

很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嬴姓,造父因为得到了周穆王的信任而封赏;而恶来系的子孙却过得很惨,于是还冒称过嬴姓赵氏。

只不过后来恶来的玄孙大骆生了非子,非子在犬丘这个地方负责为周孝王养马,非子养马技术一流,周孝王的马繁殖的特别好,于是非子这才被周孝王封于秦地,“使复续赢氏祀,号曰秦赢”。即赋予他恢复祭祀赢姓祖先的权力,因而得氏为秦、系姓为赢,这就是嬴姓秦氏的起源。

从此之后,嬴姓秦氏这一脉得以大发展,非子的曾孙秦仲于周宣王时为大夫;而秦仲之孙秦襄公在犬戎攻杀周幽王后,率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周平王正式封为诸侯。

因为秦氏的产生和秦国的建立实际上是始于非子,所以秦君的名称都必须冠以秦氏之称。我们在读历史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称呼秦穆公的时候一般是秦伯任好,秦康公是秦伯罃等等;

而记载中带嬴字的一般是秦国的王女,如文赢、怀赢、穆赢、秦赢等等。

再有按姓氏制度的规定是“国君以国为氏”,因此,对秦始皇的称谓只能是“秦政”或“秦王政”、“秦始皇政”而不能称为“羸政”。

所以我们看到《史记》中记录到秦始皇的地方,一般都称之为“子政”、“太子政”;或者记载为“秦王政”。而从来没有记载成为“羸政”的。

“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左传

既然秦始皇的本姓为“赢”姓,何以说按今天的习惯来称呼他也应该是“秦政”而不是“羸政”呢?

这是因为姓氏制度是属于先秦时期社会上层建筑的礼制,以氏为标志的家族名称是通过分封制获得的世袭封地或采邑、职位而确立的。

但到战国时,社会发生了变革,分封制被郡县制替代,除国君外,世袭制和采邑被取缔了,代之而行的是军功制和俸禄制,因而家族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以氏为标志的血缘关系己丧失了庇护族人或维持社会地位的作用。无论是氏,还是姓,都只成了血缘关系出自哪个祖先的标志而己,而无其他的实际意义了。

因此,氏的意义与姓己无区别,往昔的姓氏制度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于是,氏也变成了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别婚姻”的姓了。这就是赵、魏、韩等国无论国君还是族人皆称为赵某、魏某、韩某的缘故了。

当然,秦国也不能例外。秦始皇时期及其前后的秦氏子孙,既然不能享有世袭封邑,当然也就无从另立新氏,而以秦为姓了。即自战国以降,至于秦汉,先秦时代的氏便都转化为现今人习惯上所说的姓了,姓氏己无分别,也就是说秦汉以后人们的姓更多的是来自于先秦时代的氏称。

如若称秦始皇为“赢政”,即以其本姓作名字的冠词,那么,赵氏也出自赢姓,秦、赵同祖,何以对赵王或赵氏族人不称之为“赢某”呢?以赵高为例,他是出自赵氏之人,本姓自应为羸,何以在任何情况下无人称之为“赢高”呢?

再以韩非为例,韩氏出自姬姓,则韩非本姓为姬而世无姬非之说。人们会以称赵高为赢高,称韩非为姬非为谬误,何以于秦始皇之称为“羸政”而不觉其为非呢?且如今的秦姓,无疑是来源于秦始皇的父祖或兄弟子侄,若以秦始皇为“赢政”,则秦氏家谱将无从接纳秦始皇其人,因此说称秦始皇为“赢政”是传述中国历史的一个谬误。

参考文献:

1. 余和祥. 中国姓氏文化纵横谈[J]. 武汉宣传, 2013(5):48-49.

2. 张仰森, 徐波, 曹元大, et al. 基于姓氏驱动的中国姓名自动识别方法[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39(4):62-65.

3. 肖锐. 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意义[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v.35;No.211(4):63-66.

4. 李庆花. 中国姓名文化考略[D]. 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 司马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