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要”“六辞高官”“画万幅梅花”的清代儒将彭玉麟

2020-07-19 16:38:30 作者: “三不要”“

彭玉麟是清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与曾国藩、左宗棠并称“大清三杰”,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称大清“中兴四大名臣”,他是湘军水师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等。他为官坚持“三不要”、“六辞高官”,为一个人“画万幅梅花”,炼成旷世“梅姑之恋”,缠绵绝唱,令人惊叹。

彭玉麟,1816年生于安徽安庆。其父彭鸣九做过“合肥梁园镇巡检”,但英年早逝,留下孤儿寡母,悲苦不堪。少年时代,彭玉麟便外出闯荡,遇到的第一贵人高人鉴,时任衡阳知府,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高知府巡视军营时发现彭玉麟文才不错,后招揽为门下弟子,并推荐入官学读书。人生的转折点与世事相随,道光和咸丰年间,农民起义不断。在镇压湖南新宁李沅发起义中,彭玉麟初露真容,因战功被授予蓝翎顶戴,但他认为靠杀人博取功名并不光彩,于是辞官不就,赴耒阳谋生。

人生命运,有时就是无奈和巧合。咸丰四年,太平天国锋芒正盛,清廷八旗兵溃不成军。曾国藩正在衡州、湘潭组建水师,广求人才。就这样,43岁的曾国藩和38岁的彭玉麟相遇了,而后就是风雨同舟,力挽狂澜,在镇压和消灭太平军中战功显赫,仕途也随之腾达。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的宿命,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同时,也是彭玉麟事迹被遮蔽的原因之一。因为这个人在为官处事做人方面,确实不一般。

为官“三不要”,其“不要钱”到什么程度呢!咸丰四年冬,彭玉麟率湘军水师配合陆师攻陷了太平军的要地田家镇后,清廷奖给他4000两白银,他却转而用于救济家乡。但他对家人用钱却又是另一态度,钱是好的,要珍惜。当他得知儿子花费2000串铜钱修葺了家中老屋之后,即去信严辞斥责:“何以浩费若斯,深为骇叹。”因为他一贯鄙视仕宦恶习,反对奢靡之风。其实,他儿子修缮后的老屋,就是三间土墙瓦屋而已。令人想不到的事情,他在去世前将为官几十年的官俸、养廉、经费等等加起来上百万两的收入全部捐出来做了军费。为官“三不要”,除“不要钱”之外,就是“不要官”和“不要命”。“不要命”在战斗已体现,但他的“不要官”,做得也是挺决绝决。

彭玉麟高贵如浮云,一生中曾“六辞高官”,当时民间还流传一句谚语:“彭玉麟拼命辞官,李鸿章拼命做官”。咸丰十年,彭玉麟由安徽布政使衔水师统领,提升任安徽巡抚。他却一连三次辞谢,其理由是已习于军营而疏于民政,请朝廷勿弃长用短。朝廷真只好收回成命,改任他为兵部侍郎,依旧留在前线督带水师,他这才坦然接受。这是他第一次辞官。第二次是在同治四年二月,朝廷任命彭玉麟署理漕运总督,这是众人所垂涎的天下一流肥缺,然而彭玉麟两次上书谢绝,只求“臣以寒士来,愿以寒士归也”。

以后分别是请辞兵部侍郎、署理兵部侍郎兼同治帝大婚庆典宫门弹压大臣、署理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到第六次请辞兵部尚书时,朝廷未准,不久,中法战争爆发,朝廷命他率部前往广东部署海防。彭玉麟认为此时正是报效国家之时,临危受命不宜再辞,便以衰病之躯奉旨赴粤,带领所部驻扎南海前线,遣部将防守钦州、灵山。中法战争胜利结束后,光绪十一年三月,他便上疏请辞兵部尚书之职朝廷未予接受。他又于这年八月、第二年八月、第三年七月、第四年六月接连四次上疏请求辞职。鉴于他的执著,朝廷只得接受。(上)(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