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飞鱼说史
此两将者(白起和韩信),殆蚩尤之敌对,开辟所稀有也,何者胜,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为出奇无穷,欲窥沧海,白起为胜,若夫韩信,断幡以覆军,拔旗以流血,其以取胜,非复人力也,亦可谓奇之又奇者哉。——何晏
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朝代的兴衰和更替的历史,而贯穿其中的是战争,既然说到了战争,就不得不提领兵打仗的将军,因为一场战争的胜负,将军的统兵才能是关键。
当然,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但如果将军出色,往往能以少胜多,这类战争在历史上也屡见不鲜,甚至可以说是经常发生的。
影视中的韩信
古代的将军有很多,但能被称为名将的却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但是名将之间却也有个高下之分,而对名将的对比,古来有之,就如开篇的引用,就是何晏对白起和韩信的比较。
白起和韩信都被后世称为“战神”,那么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其实白起是不如韩信的,别急着反驳,且听飞鱼慢慢分析。
韩信著有兵法,而白起没有。
自古以来,能被称为名将的将军虽然只是将军中的一少部分,但是由于将军的基数大,这也就导致了名将的数量也不少。
不过能写出兵法的名将却寥寥可数,我们能说得上来的写有兵法的名将,也就是孙武、尉缭、吴起、孙膑等人,而韩信也写出过兵法,史称《韩信兵法》。
影视中的白起
由此可见,韩信在带兵打仗上是有自己的一套的,不然如果没有自己的观点和打仗的技巧,按照前人的兵法写出来,也只会贻笑大方,很显然,韩信并不是这样的人。
白起在这方面,显然是块短板,因为他没有写过兵法,至于为何不写兵法,很多人认为白起是不屑于写,其实不然,如果深究其原因,是白起写不出,写兵法需要识字,而白起成长的环境,是没有受教育的条件,因为商鞅就为秦国人值了两条路,要么当兵,要么种地,想当士子,没门。
韩信打仗不在乎士兵的个人能力。
关于韩信,我们知道一句话,那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简单八个字就把韩信统兵的能力揭示的淋漓尽致,也就是说,韩信所能带的兵,是没有上限的,给多少就能带多少。
古代通讯并不发达的情况下,能让几十万的大军听从指挥,并且发挥出可怕的威力,这点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因为中间稍有差池,就会造成士兵不懂将军接下来的意图,这样一来,就会出现前军已经撤退,后军还在进攻的情况。
影视中的韩信
不过韩信带兵,却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此外韩信带兵打仗也不在乎士兵个人能力,甚至可以说在韩信手下,没有弱兵,不管韩信接到的兵一开始是什么样子,在韩信的训练下都能成为精兵。
此外,在韩信为刘邦打江山的途中,刘邦时不时就会把韩信的精兵给抽调走,一来为了防止韩信势大,二来用韩信训练出的精兵,仗也好打,但尽管如此,韩信依然是连战连捷,无一败绩,可以说刘邦的半壁江山都是韩信打下来的,并且被后世誉为“兵仙”。
白起打仗更依赖士兵的个人素质。
白起是战国四大名将,他一生为秦国开疆扩土,有效地消灭了山东诸侯的有生力量,可以说秦国有了白起才能更为顺利地消灭山东诸侯。
但是白起所打仗,其实很依赖士兵的个人素质,我们可以举个例子,那就是白起率领士兵攻破郢都,这无疑是一项极大的战绩,但这个过程中似乎没有任何技巧而言,就是靠着士兵的勇猛,不断冲击,甚至用水淹了郢都数万百姓。
影视中的白起
此外,白起一生虽无败绩,但是他打的都是有把握的战争,一旦没有把握,白起是绝对不会带兵出战的,从后来秦昭襄王数次命令白起进攻赵国,但白起已无灭赵把握,就死活不愿出击,就能看出。
此外,白起手下士兵的勇猛,并不是白起训练的好,而是商鞅制定的军功制威力大,毕竟杀敌,就能换取爵位,就能成为人上人,士兵打仗都像打了鸡血一般,那是闭着眼往前冲,可以说是商鞅变法刺激了秦国士兵,也成就了白起。
白起比韩信厉害?
有人认为白起要比韩信厉害,理由是战国时期白起的对手都是战国诸侯的正规军,而秦末时期韩信面对的是一群乌合之众,并不是楚霸王项羽,其实这只看到了一方面,秦末时期士兵的作战意识和兵器的先进程度,已经要比战国时期的好太多了,此外还忽略了白起带的兵也是精锐。
影视中的韩信
即便只是一群乌合之众,韩信打得也几乎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更何况韩信手下的也不是精兵,甚至可以说是一群老弱病残组成的杂牌军,而韩信训练出的精兵不断被刘邦抽走,对付楚霸王去了。
飞鱼说:
白起和韩信都是一代战神,所处的环境不同,也无法让他们两人能来一场对决,真正的一较高低,但是透过上述分析,我们还是能够看出谁更胜一筹。
我们假使设想一场战争,而把白起和韩信作为对手,其实我们就能更为直观的分析,两人在统领同样数量、同样质量的士兵,其实白起会略有逊色,战争中士兵必然会有损伤,但是韩信不怕,因为他能更好的训练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