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金川门,帮朱棣大军直入南京的李景隆,最后获得了怎样的回报

2020-07-20 01:10:57 作者: 打开金川门,

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以靖难之名造反,率领麾下部队想要篡位夺权,朱元璋在世之时早就考虑过属下藩王会有造反之势,所以命令耿炳文等一众有才能的大臣辅佐建文帝,提前预防诸位藩王挑起事端,但没想到仅仅在朱元璋驾崩的第二年朱棣就率先发难,眼看着反叛军的规模不小,建文帝急忙召集属下大臣商议对策。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经属下黄子澄建议,他任用的将军李景隆竟葬送了他的江山,在驻守金川之时,李景隆竟直接投降朱棣,使得燕军直逼南京城,顺利完成此次造反之举,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虎父无犬子,可这句话并不适合李景隆

要在当时,李景隆也是个妥妥的官二代,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李文忠,在当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之时就一路跟随,多次深陷险境,一直服侍在朱元璋左右,算得上是位开国大将了。

明朝建立之后,李文忠被朱元璋封为曹文公,身份十分尊贵,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李景隆自幼便饱受宠爱,在父亲的打点之下,官场之路也无半分坎坷,一路稳居高位。

虽然父亲在战场上十分勇猛,是个为国征战的好将军,李景隆对军事战法的兴趣却并不深厚,虽然军事典籍读的不少,但说到底也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已。

不过至少他还是有一些优点的,张廷玉曾评价李景隆说他“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意思就是说李景隆颜值在线,不过在军事上就不太行了,“景隆贵公子,不知兵,惟自尊大”,意思说他也就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公子哥,军事方面空有那副架子,实际上没啥真本事。这也为后续李景隆后续背叛建文帝、投降朱棣埋下了祸根。

不怕虎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19岁那一年,李景隆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年纪轻轻便登上高位,朱元璋驾崩之后建文帝继位,对其宠爱与信任有增无减,就连皇室内部剿灭谋逆皇子的任务也让他放手去做。

朱棣起兵造反之后,建文帝派遣老将耿炳文前往镇压,但毕竟壮士老矣,耿炳文在应对朱棣的时候也没讨到甜头,这事关键性的一幕到来了,大臣黄子澄极力向建文帝推荐李景隆,认为其是名门将才之后,肯定能够担此大任。

期间虽然也有人反对将耿炳文撤下,但建文帝只想着赶快将朱棣谋逆之事镇压下去,并没有听信这些大臣的话,于是,在皇帝的信任与托付下,李景隆率领着浩浩荡荡的50万大军开始北伐,朱棣本来十分头疼老将耿炳文的阵仗,没想到建文帝却主动更换了李景隆,一时间让他乐开了花,说:“李景隆不过是纨绔子弟一个,根本成不了什么气候”。

果然,在李锦隆的一番“筹谋”之下,燕王朱棣四战四胜,整支队伍披荆斩棘,一往无前,眼看着就要打到建文帝的大本营。

几场败仗下来,李景隆被重召回京,当初极力推荐他的大臣们还曾请求皇上杀了他以平民愤,不过局势紧急,建文帝的统治几近崩溃,哪还有时间处理李景隆呢,无奈之下,建文帝派遣了几个前朝的大臣、尚书和李景隆前去和燕王谈判,希望看在先帝的面子上说几句公道话,最终也没什么效果。

可让人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景隆这位猪队友却直接导致了建文帝统治的垮台,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兵渡过长江直指南京,尽管到了这时候建文帝也没有放弃李景隆,派遣他与谷王朱穗一起防守金川门,作为皇城的关键要塞,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在李景隆登上城楼望见朱棣率领燕军的气势后直接吓破了胆,当下就打开了金川门投降朱棣,京都也随之陷落。

朱棣最后成功掌权,投降者下场如何呢?

燕王朱棣成功掌权之后宣告了建文朝的覆灭,很快朱棣登上皇位,大明王朝的历史画卷就此展开。而没有李景隆的协助,朱棣想要获得最后的成功还是要花些功夫的,朱棣也颇念及李景隆的投降之功,封他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

可背叛国家之徒,聪明如朱棣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人是留不住的,一开始的加官进爵只是假象,李景隆的结局早已注定。一开始,李景隆过得还的确不错,可进入永乐年间之后在朝堂之上便一直遭受弹劾,称他包藏祸心,意图谋反,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棣最终将其削爵圈禁,家产全部没收。

曾经不可一世的曹文公大公子,最终也落了个众叛亲离的下场,不知道在其黯然离世之前,可曾愧疚过当年肯把一片江山托付给他的建文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