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7月的一天,新四军第二师五旅十四团在团长兼政委李世安率领下,在向江苏南部地区转移的途中,遭到日伪军追击。
当时日军派出一个联队(约3200多人),另有1200多名伪军,由指挥官风间大佐带队。
而新四军仅有一个团(约1500人),敌我双方兵力之比约为3:1。
同时,日军用汽车运兵,推进速度极快,而新四军全靠步行,形势极为不利。
当十四团到达黄杨岗时,根据侦察员提供的情报,敌人准备在新四军必经之路——新寺镇附近截击十四团。此时敌人已进至离新寺镇不到60里处,而十四团距新寺镇还有90多里。
在这个危急关头,二营六连指导员陈维方奉命带领全连(连长王俊田受伤治疗中),乘坐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几辆卡车,抢先赶到新寺镇的渡口附近,在那里阻击敌人,掩护全团转移。
在陈维方的带领下,六连指战员乘坐卡车,向新寺镇飞驰而去。
好在有卡车相助,他们总算抢在敌人前面赶到了新寺镇。下车后,他们没有在渡口附近抢修工事,做好了充分的战斗准备。
日伪军到达渡口时,根本没有想到新四军的行动那么快,竟抢先占领了新寺镇渡口。
当他们到达河边,进入射击范围之后,陈维方指挥全连突然隔河开火,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死伤了一大片。
不过这股日军也并非乌合之众,当他们回过神来后,马上就地组织反击。
一开始,指挥官风间大佐让伪军在前面打头阵吸引火力,日军在后面跟进。但新四军将士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风间大佐见攻击未果,下令从汽车上卸下十多门炮,对准河对岸的六连阵地进行猛轰。霎时间,阵地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大量工事均被摧毁,给六连指战员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炮击停止后,风间大佐挥舞着指挥刀,催督日伪军大举压上。
陈维方见状,带领战士们跳出工事,挺立在河堤上,对着敌人进行射击。
何志远和林建议两名神枪手,弹无虚发,连续击毙了十多名日伪军,打得他们再也不敢露头了。
风间大佐暴跳如雷,勒令伪军再次向前冲击,后退者均被他射杀,其余的伪军无奈之下,只能拼命向前冲。
可光靠伪军是顶不住新四军的,风间大佐又下令集中所有的轻重机枪,对准六连阵地猛烈射击。
敌人的机枪多、火力猛,一串又一串的子弹如同雨点一般扫过来,形成了强大的火力压制,打得新四军将士都伏在战壕里,根本无法抬头。
风间大佐打得如意算盘是,用机枪猛扫一阵,再指挥日伪军涉水过河,一举拿下新四军阵地。
形势万分危急,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这一危局,陈维方眉头紧锁,心急如焚。他无意中看到警卫员徐中亮头上被打歪的帽子,顿时眼前一亮,心里有了主意。
他突然对着两旁的战士们高声下达了一个奇特的命令:“同志们,把你们的军帽都摘下来!”
“军帽?”众人听了都大惑不解,不知道指导员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对!军帽!就照我这么做——”
陈维方把自己的军帽摘下来,用枪杆子顶着放在战壕边上,接着说道:“用军帽吸引敌人火力,转移到两边准备反击!”
众人一看,顿时恍然大悟,连忙照办。于是,六连那残破的战壕边出现了一排军帽,人却分散到两边去了。
日军的机枪手一看,新四军居然敢露头,打得更起劲了。
六连指战员从正面阵地转移,完全避开了敌人的火力。紧接着陈维方打出手势,同时从两翼发起反击,用手榴弹日军的机枪阵地!
敌人没想到新四军会使出这一招,被这猝然一击打得魂飞魄散、狼狈不堪。他们的机枪手稍有迟疑,便被何志远、林建义接连击毙。
日军的机枪阵地一哑火,就相当于给了敌人当头一棒,他们只能暂时放弃渡河的计划。
当风间大佐继续改用大炮猛击时,六连指战员凭借灵活的走位,跟敌人隔河打击了游击,让敌人的大炮无法完全发挥威力,气得风间大佐哇哇大叫。
这时陈维方接到团部通信员传达的命令:全团已经附近下游渡口顺利转移,要六连立即撤离新寺镇,尽快与全团会合。
此时六连只剩下70多人,但他们歼敌200多名,圆满完成了阻击任务。
陈维方带领战士们追上大部队后,将战斗经历向上级进行汇报,得到团长李世安的高度评价:“你们打得好!打得妙!在危急时刻,竟用军帽吸引敌人火力,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