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北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步兵为主,骑兵弱势的王朝。但是在北宋的军事开销里面,其实骑兵不仅非常烧钱,而且还几乎和北宋的步兵开销差不多。
虽然众所周知骑兵是一个烧钱的兵种,但是北宋骑兵无论是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辽国与后面金国的骑兵,但是北宋的经济远远好于辽国与金国,难道单纯养马就会烧钱到这个地步?还是背后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呢?
步兵王朝的骑兵梦想
对于北宋而言,骑兵是一个永远的痛。
历来就有一种说法:
北宋之所以骑兵孱弱,是因为缺少幽云十六州的养马地。
其实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片面,难道没有幽云地区,中国其他地方就无法养马,或者说养不出好马了吗?
其实并非如此。
素来中国的山东河南等地就有养马的传统。在明代时期还曾经多次爆发过大规模的农民骑兵起义,其中刘六刘七甚至逼得明朝半数以上的军队出动,清廷时期皖北的捻军骑兵也曾经大败僧格林沁的主力蒙古骑兵。所以说中原等地的骑兵军队并非天生短板,之所以宋朝的骑兵越来越弱,其实和三个重要原因分不开:
1.管理问题
2.经费问题
3.理念问题
先来说说管理问题,这就得从宋朝的军事制度开始说起。作为从五代的刀光剑影之中拼杀出来的朝代,北宋初期的骑兵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有多严格呢?北宋骑兵的人员选拔就有个非常著名的标准:
“年四十以下,长七八尺,材必健疾,力迈伦等,能驰骑而善射,前后左右,周旋进退,超越沟堑,驰上陵,逾险阻,绝大泽,涉名水,敢犯强敌,乱大众者”
。
简单来说就是,要是您年龄40以上,身高很矮,要不就太高,跑得不快,射的不准,胆子小,那么您就和骑兵这个兵种基本说再见了。
要是放到今天,简而言之就是,要傻大黑粗的猛男。
所以北宋初期的骑兵在五代的战争洗礼之下还是相当不错的,比如北宋著名的精锐骑兵静塞军,不仅可以和辽国的精锐骑兵正面对抗,而且还可以进行长途奔袭等高难度动作。但是众所周知的问题就是,规矩最初的时候,都是严格执行的,换言之,到后面就变味了。
正所谓:
“马步诸军,累经简阅,缺额渐多”
(宋真宗时期),随着北宋初期赵匡胤多年积攒的精锐士兵逐渐老化,北宋军队开始呈现一种奇葩的情况:
“军官多,士兵少(军士缺额多而将校众)”
,北宋的骑兵部队里面居然全是官,士兵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在于北宋的将帅工资很高,又大部分靠的是裙带关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比如什么种门子弟),他们占据了军费的大头,这就导致北宋的小兵军费不足,骑兵力量捉襟见肘。
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北宋也不至于骑兵力量如此崩溃,其余的两个原因其实更加的致命。
烧钱的兵与迷糊的将
骑兵堪称是古代最烧钱兵种,这在缺少草原的北宋尤为突出,根据宋真宗时期的统计,
“骑军一岁给钱六十八万余贯……步军一岁给钱七十一万余贯”
,当时骑兵的人数仅仅为步兵人数的一半,战兵数量更少,但是花费却几乎和步兵一模一样。
根据北宋士大夫田况的统计,养一个骑兵的费用足够养两个步兵,因此整个北宋时期关于到底要不要养骑兵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骑兵费用高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工资高
,一个骑兵一年的工资是107.5贯,步兵则是64贯。
第二战马费用极为昂贵
,根据北宋官方的规定,一匹马价格大致是20贯,但是这是和平年代的均价,到了战争时期战马价格可以瞬间暴涨两倍甚至五倍,这就导致整个北宋的战马系统极为昂贵,北宋按照养马的数量来说还是养的很多的,但是面对的问题是,养的多,买不起。
在北宋长期财政紧张的背景之下,各路大神对于骑兵的作用更是持怀疑态度
。
毕竟北宋很多士大夫一贯宣传以步制骑,北宋骑兵的训练之繁琐也让宋军对当骑兵充满了心理阴影,按照一般的训练模式,北宋骑兵是以弓箭训练为主,大约只有20%左右的人才会训练刀枪,考核标准也是弓箭为主:
“骑兵止射九斗至七斗三等弓,画的为五晕,去的二十步,引满即发,射中者,视晕数给钱为赏。骑兵佩劈阵刀,训肄时以木杆代之”
这种训练不仅费事,更是死板教条,遇到移动的目标就开始乱射,根本不如草原上以猎物为标靶的训练来的有效。
由于昂贵的骑兵装备和战马费用,导致北宋骑兵的可用战马数量越来越少,到了宋神宗时期,可以上阵作战的骑兵不到总人数的十分之三,所谓
“马军多不精,一营或止有数十匹马”
。而且还面对着宋朝内部严重的贪墨问题。